第115章 院士的承诺(2 / 3)

超神级学霸 一桶布丁 2359 字 1个月前

。有什么说什么就行。小刘,小陈,你们还愣着干嘛呢?来了这么多人去泡茶啊!来来来,我们先在这儿聊会,等会中午大家一起吃个饭,算是为今天所有朋友接风了。”

……

隔壁小卧室里,三个人围着一张小圆桌坐下。

这还是乔泽还没回来时,刘尘风便在徐大江要求下提前布置好的。

毕竟不能浪费乔泽跟两位院士大佬的时间。

等三人坐定,陈艺文把三杯茶端来,摆好,离开之后,张志坚院士笑盈盈的问了句:“乔泽啊,我们这人老了,记忆力也不行了,谈话录个音可以吗?”

说着,老院士从兜里掏出来一根小巧的录音笔,冲着乔泽示意了一下。

乔泽无所谓的点了点头,他的确不是很在乎。

“谢谢啊。”张志坚客气的说了句,这才打开录音笔,放到了桌面上,然后看了身边的盛学宁一眼。

盛学宁微微点了点头,然后收起了笑容,认真问道:“乔泽啊,你那篇关于光刻机的论文,真就像你论文中表述的那样,完全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两人的身份地位毕竟不一样。

来西林工大之前,已经通过各方面渠道确定过了,目前国内绝对没有任何研发机构在做乔泽论文内容的相关研究。

哪怕是一些商业公司。

毕竟乔泽的构想很宏大,真要付诸实践,其实很难瞒过国内能接触到许多关于高精尖研发保密内容的圈内人士。

乔泽再次点了点头,这次终于吐出了个字:“是。”

盛学宁跟张志坚再次对视了一眼。

“所以里面的数据也是推导出来的?”

“是。”

“所以你发这篇论文的目的是?”

“有为集团是群智项目的合作伙伴。”

“额……”

并没有更详尽的解释,不过两位院士大概明白了。

只是内心更加惊异了。

“你是怎么推导出这些数据的?”

“模型跟公式。”

“这……”

“先不说这些了,我们来聊聊这篇论文,我不太理解,你的这张图,在圆环切口这个位置增加的这个辅助装置,是做什么用的?”

盛学宁将笔记本打开,

“构想中用它来对高能射线进行二次校准,从而提高精度。”

“通过这里凸起的信号源来控制吗?”

“对。”

“你在论文里好像没写得这么详细?”

“只有图没有相关论述,让对方思考,才能更好的表现出其实我对这套系统并不是那么熟悉。”

两位院士再次对视了一眼。

“那个……假如我们真想做这款设备的话,这些关键性器件的结构图你也思考过吗?”

“没有,太复杂。”

“行,那能不能说说这条光线路为什么要用双环状设计?你在论文里好像也没提。”

“最大程度的让光径简单合理,这里有两个方案,但是另一个方案需要在b点跟c点处增加两个反射镜,对精度要求更高。我掌握的资料国内目前无法生产如此高精度的镜片,只能退而求其次,都过二次环路激发,虽然会让体积变得更大,但对制造工艺精度要求降低。”

“哦……这样啊……还有这里……”

盛学宁明显彻底来了兴趣,开始不停的对着乔泽的论文设计图提出问题。

乔泽则很配合的给予解答。

都是他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的东西,尤其是涉及到数据的推理,本就需要将每条通路,每个部件的功能都仔细考虑清楚,才能让那些推导出的数据能通过超算在误差范围内的检验。

能让超算接受的误差就是一个个零配件的具体形状、构造、以及高精度的尺寸跟材料。

恰好这些也不需要他在论文中一一说明,否则这就不是论文了,而是生产说明书。

这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

直到张志坚在旁边咳嗽了两声,盛学宁还有些意犹未尽。

“乔泽啊,如果我们光电所,想把你的这个设计尝试着造出来,你愿不愿意参与进来。”盛学宁看了张志坚一眼,然后一脸热切的看着乔泽问道。

然后让他意外的是,乔泽果断的摇了摇头。

“啊?为什么?”

“这只是大方向,涉及到具体制造需要设计六千多个零件,还要为这些零件测试适配的材料,需要很长时间。我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而且我做这些,只是为了能够直接买到对方最先进的光刻机。即便这造出来了,我估算过性能最多也只能跟阿斯麦,目前的产品持平。”

“这……”盛学宁呆呆的看着乔泽。

一个十八岁的孩子,跟他说没有那多时间做如此浩大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