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本宫不死,尔终究是庶!(1)【二合(1 / 3)

回归后的白圣,并没有自己去研究随身位面当中多出来的那个福泽之山效果,而是从福泽之山上敲了一块下来。快递给专业的检测机构。然后等那边出检测报告就行了,而她自己当然是继续选了个新任务工作。这次刚一进入原身身体,白圣便感觉颇为尴尬,并立刻明白原身是个什么死因了,偏瘫心悸,失禁牙紧,这是明显的急性心脑血管发作,导致的猝死。或许用猝死来形容也不恰当。但反正死的很快。明白情况后,白圣也顾不上此时失禁的尴尬,赶忙便开始利用精神力疏通脑部血管,同时运转龟息养元术尽可能调理身体,好在原身的条件应该相当不错,体内还有不少补品所残存的药效。所以龟息养元术运转效率很好。没多久,白圣此时这具身体的状态就基本稳定下来,同时开始梳理记忆。原身姓郑,全名郑正容。份数名门世家,宗室贵戚姻亲。家族世系很庞大,追溯源头能追溯到开国的弘毅公,族内分了十六房,原身家属于第三房,不提与其他勋贵之间的联姻,光是与皇族联姻便十分密切。太宗元妃,世宗孝昭仁皇后、温僖贵妃,高宗顺贵人、诚嫔,仁宗孝和睿皇后、恭顺皇贵妃,宣宗孝穆成皇后。全都出自于他们家。即便不提已经死去的那些,最近的联姻其实也不少,比如原身的亲姑姑嫁给了端亲王,是端王妃,端亲王有一个姐姐嫁人生的女儿,是咸平帝的嫡后。为什么提到这位呢因为原身是咸平帝的继后!在咸平帝正式登基之前,他的太子妃就已经去世,并未留下子嗣,但夫妻俩还是有感情的,所以登基后将其追封为皇后,原身则是在咸平帝登基的第二年,也就是咸平二年,通过选秀入宫。二月初封为贞嫔,五月便晋升为贞贵妃,六月则是直接成为当朝的皇后。既有原身比较受宠的缘故在。也有家世背景深厚的底子。虽然不是直接以皇后礼进宫,但后续也补上了行册立礼等流程,再加上前皇后实际上没当过一天活着的皇后,所以大家一般默认原身为咸平帝的嫡后。不过原身的身体不好,甚至于时常闭经,基本没有生育可能,但在礼法规矩越来越森严的大乾朝,倒也半点不损原身的身份地位,谁生子她都是嫡母。所以在后宫方面管的颇为宽松,不但不苛责其他妃嫔,甚至于鼓励她们。并言明谁先生子,必有厚赐。反正她也生不了,自然没必要管。毕竟不管如何,只要是咸平帝的子嗣登基,都得尊她为嫡母,可如果过继一个的话,就不好说了,类似情况史书中多有记载,虽说不至于受苛待,但也确实没什么权利,直接在宫廷中隐身。原身闲着可没少看史书。并且从史书中寻找经验教训。不过可能是咸平帝本身能力并不咋样,后宫女子身体素质同样不好,即便原身什么阴暗手段都没干,甚至多有照顾。也是直到咸平五年,后宫才有妃嫔生了一女,后来是兰贵人于咸平六年生下咸平帝长子,母凭子贵,晋为贵妃。而原身与兰贵妃之间的关系,其实能用时好时坏来形容,最开始两人没什么交集,毕竟原身成为皇后的时候,她还只是个贵人,直到兰贵人怀孕,原身才对她稍加关注,并且派人多有照顾。后来随着她生下皇长子,原身和咸平帝都有恩赐,毕竟登基六年没皇子出生,不管是咸平帝还是原身都有压力。两人的矛盾主要在于,兰贵人晋升成为贵妃之后,难免有些骄傲放纵,更别说之后几年,宫里一直没有健康男婴诞生,她的儿子是咸平帝唯一的皇子。唯一就意味着下一任皇帝的人选。非她儿子不可,都没有人竞争。作为未来板上钉钉的太后,兰贵妃她有所骄傲放纵,甚至于没事就想挑衅挑衅皇后,其实也不算特别难以理解。原身能容忍其他妃嫔生孩子。但是并不意味着,她能容忍其他妃嫔骑到她头上来,所以自然要教训兰贵妃,并主要是以祖宗家法之类教训,有理有据,就算咸平帝也无法帮忙求情。反倒教训兰贵妃对皇后尊敬点。注意嫡庶之别,莫要僭越。如此几次之后,兰贵妃没办法,只能规规矩矩的装作认命,从此伏低做小当着自己的贵妃,不敢再有僭越之举。而原身也懒得与她计较。后续基本能维持和平相处。咸平十一年,咸平帝驾崩,年仅六岁的小皇子登基,改年号为同辉,是为同辉帝,并且因为年龄小,太后垂帘。原身为母后皇太后,兰贵妃则晋升圣母皇太后,两宫太后共同垂帘听政。又称东宫太后与西宫太后。东宫明显要比西宫更加尊贵些,毕竟自古只有东宫太子,从来没听说过什么西宫太子,而原身这个嫡母,自然也是理所当然,更加尊贵的东宫太后了。咸平帝驾崩前几年,他的身体就有些不好了,兰贵妃贴身照顾的同时,还会帮忙读奏折,甚至于给些参考意见。并且替他写批注。对权力的渴望表现的相当明显。再加上上一个有类似经历,并且这么干的是武则天,兰贵妃与武则天的区别无非就是她儿子没有武则天多,同时她不是皇后。对于史书并不算太陌生的咸平帝,自然会有所提防,所以他在驾崩之前,不仅留了八个顾命大臣辅佐儿子,平衡朝政,提防兰贵妃摄政掌权。还将更为重要的帝王印玺。交给了原身掌管。他有两个印,一个是帝玺,还有一个是私印,帝玺留给了原身,私印留给了他儿子,只是儿子年纪小,由兰贵妃暂时掌管。同时他的遗旨明确表明,在他儿子成年亲政之前,大事必须要两个印一起盖才有效,但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