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章 坦克,大明军事革命的利刃(1 / 2)

“对了,听闻此番大捷,多亏了爱卿研制的一种新式武器,叫做''''坦克''''?”朱元璋问道。

“正是。”楚泽回答道,“这坦克,乃是我的团队日夜奋战数月,参考西洋''''履带式装甲战车''''的原理,研制出的大明版本。”

朱元璋听罢,不禁拍案而起:“好!爱卿果然是大明的栋梁之才!”

“陛下谬赞了。”楚泽谦虚道,“臣不过是仗着陛下的信任和支持,才能率领团队攻克难关。这坦克虽然威力无穷,但还有许多不足之处,需要继续改进。”

“但凭你治下的凤阳,百业兴旺,民富兵强,我已对爱卿的能力有了充分的信心。这坦克的问世,更是锦上添花。”朱元璋语重心长地说。

“此次进京述职,我也带来了凤阳改革的详细方案,请陛下过目。”楚泽从随身的箱子里,取出一摞厚厚的奏折。

朱元璋接过奏折,随手翻阅了几页,只见图文并茂,条理清晰,不禁啧啧称奇。

“这短短数月,爱卿竟在凤阳开展了如此之多的新政,实在是不简单啊。”朱元璋感叹道。

“这还多亏了陛下的知遇之恩。”楚泽说,“若没有陛下的举荐,我这些想法,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爱卿不必谦虚。这一次,我是动了将凤阳经验在全国推广的念头。”朱元璋正色道。

“陛下英明!”楚泽大喜过望,“若能将凤阳模式在神州大地开花结果,定能使我大明迅速崛起,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但凤阳毕竟只是一州,爱卿恐怕需要更大的平台,来展示才华,服众于人。”朱元璋意味深长地说。

“微臣愿为大明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楚泽斩钉截铁地回答。

“好!那就这么定了。从现在起,朕任命爱卿为钦差大臣,全权负责督导天下郡县,推广新政。”朱元璋当即拍板决定。

“微臣谨遵钧命!”楚泽顿时热血沸腾。他知道,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能让他的抱负和理想在更广阔的天地里,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次日,朱元璋便下旨,册封楚泽为钦差大臣,全国各地的官员接到圣旨,无不惊诧不已。

“楚泽是何许人也,陛下竟给了他如此重任?”

“据说他是凤阳的能臣,在一州之地大展拳脚,颇有建树。”

“但凤阳与天下,毕竟不可同日而语啊。陛下这是要来一次大刀阔斧的变革?”

京城里,处处议论纷纷。百官们对这位初来乍到的钦差,既好奇,又忌惮。

而此时的楚泽,却无暇去理会外界的反响。他在朝堂之上,向群臣阐述着自己的治国方略:

“当今天下,土地辽阔,人口众多,若要长治久安,必须发展经济,稳定民生。而发展经济,首先要打通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交通?莫非钦差大人是指修桥铺路?”有大臣问道。

“不止如此。”楚泽说,“在下任凤阳知州期间,主持修建了一条新式铁路,名为''''进取号'''',比传统道路速度更快,载货量更大,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的繁荣。”

“铁路?那是何物?”

“说来话长。简而言之,铁路就是在平整的路基上,铺设两条平行的铁轨,再用蒸汽机车牵引载货的车箱,在轨道上高速行驶。”楚泽耐心地解释道。

群臣听得云里雾里,面面相觑。

“这不就是个代步的工具吗,有什么了不起?”一个言辞尖刻的官员冷嘲热讽。

“诸位,你们是否记得,当初大明邮政,日行千里,寰宇莫敌?”楚泽反问道。

“那是自然,我大明的驿站制度,素来为外邦所称道。”

“那大家可曾设想过,如果有朝一日,寻常百姓也能便捷地往来千里,会是何等景象?”楚泽目光炯炯。

众臣一时语塞。

“各位,我们今天所讨论的,不仅仅是一项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序幕。”楚泽语气铿锵,“一个物流更快捷,人流更频繁,商贸更兴旺,文化更繁荣的时代。铁路,就是通往这个时代的桥梁!”

“可是,修建铁路,需要巨额资金,又如何筹措?”有人担忧地问。

“凤阳的''''进取号'''',完全是由地方财政承担,如今要在全国推广,国库如何负担得起?”

“正因如此,铁路建设不能单靠国家,而要吸引民间资本。”楚泽说,“在筹资和运营上,要充分调动商贾与地方官员的积极性。国家提供政策扶持,民间筹措资金,地方官员组织实施,齐心协力,定能排除万难。”

他的一番话,让满朝文武又是一阵议论。

“钦差大人不愧是经济学出身,居然提出如此新颖的筹资理念。”有人由衷赞叹。

“但愿这铁路,不会沦为商人与地方豪强的摇钱树。”也有人依然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