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1章 城池虎视气吞牛(1 / 2)

朱元璋一听大喜,连连称善。当即命楚泽披挂上阵,又传旨举国上下,一切行动,听候军前调度。楚泽领命,也不迟疑,当夜便召集心腹,商讨御敌大计。“赵四,你速去京营,挑选三千火铳手,全副武装,随我出征。”楚泽当机立断,“李长吉、李思,你俩率工匠,星夜赶制火炮,火铳,越多越好。”“是,大人!”几人齐声应命。次日清晨,楚泽披挂整齐,带着一支装备精良的铁骑,浩浩荡荡杀奔大同。一路上,他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凡蒙军出没之处,皆被打得落花流水。短时间内,大同危局便被扭转,蛮夷节节败退。与此同时,各地的军需补给也源源不断运往前线。新式火器的威力,更是让敌军闻风丧胆。大同百姓见状,无不拍手称快。他们夹道欢迎楚泽,有的还自发送来军饷,支援前线,场面甚是感人。“楚大人神了!这一仗打得,真是大快人心啊!”路边一个老汉激动地说。“可不是,我们大同终于又见太平了,这都多亏了楚大人!”旁边一个妇人也连连点头。楚泽闻言,心中一暖。他知道,自己的努力,已经得到了百姓的认可。大营内,楚泽召集众将,商议撤兵之事。“如今敌军溃败,大同已无险情。我军不必久留,应尽快班师回朝,向皇上复命。”楚泽开门见山。“大人所言甚是。”赵四拱手道,“只是臣还有一事相求。”“哦赵四有何高见”楚泽抬眼问道。“大人,咱们好不容易打了胜仗,不如就地筑起一道长城,彻底截断蒙军南侵的道路,也好让边民获得长治久安,您看如何”赵四恳切道。楚泽闻言一愣,眼前忽地浮现出一幅宏伟的画卷:但见万里长城巍峨耸立,气势磅礴,长蛇般蜿蜒盘亘于崇山峻岭之间,为华夏大地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妙!”楚泽一拍案几,豪气顿生,“不愧是赵四,竟与我心意相通。大明若有万里长城护佑,蛮夷再难越雷池一步,国之北疆,必可固若金汤!”“大人英明!”众将齐声喝采。当下,楚泽令赵四挑选精兵,就地驻扎,开始修筑长城。一时间,漫山遍野尽是挥锹砌砖,开山凿石的劳作身影和声响。而楚泽,也终于得空传书回京,向朱元璋禀报战果,并讲明修筑长城的打算。消息传到京城,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朱元璋大喜过望,当即诏封楚泽为大都督,全权负责边疆稳定和长城修筑的事宜。同时,朱元璋也下令,各地官员,无论文武,都当倾力支持楚泽,为长城计划提供人力物力的保障。于是,一时间,天下俱响应圣意。各地竞相派出民夫赶赴边关,斧凿之声,遍布漠北。而在楚泽的主持下,长城工程也展现出一派新气象:他不仅派人细细勘测地形,精心选址,还发明了一系列新工艺新技术,大幅提高了筑城效率。比如,他改良了石灰和黏土的配比,制成更加坚固的砖块;又设计了新型脚手架和滑轮组,可垂直运送石料上城墙顶,省时省力一连串变革,让众将士啧啧称奇,对这位新任大都督,更加心服口服。几个月后,一座雄伟壮阔的长城,已经初具规模。它一侧直抵大漠,一头连通渤海,蜿蜒千里,气吞山河,犹如一条醒目的天际线,昭示着大明王朝不可撼动的國威。举国上下,无不为之振奋。百姓们纷纷夸赞,说楚大人真乃再世仁君,为国筑起如此坚固的北方屏障,功德无量!地方官员们也交口称颂,都说楚大人真是文武双全,治军有方,乃当今栋梁之才!朝廷上下,更对楚泽赞誉有加。文官武将,无不对这位年轻有为的同僚肃然起敬。就连素来高傲的太子,也对楚泽刮目相看。朱元璋闻讯,龙颜大悦。他知道,自己果然没有看错人,楚泽不负众望,再立奇功。于是,朱元璋下旨,大赏有功将士,册封楚泽为上柱国,并赐予他王爵和茂林府邸,以彰显圣恩。楚泽闻讯,连忙上表谢恩。他表示,自己愿戮力王事,为大明基业鞠躬尽瘁。不过,他也婉言推辞了茂林府邸,表示自己还需坐镇边关,难以常驻京城,不敢受此殊荣。消息传出,举朝震动。文武百官无不暗赞楚泽谦逊有加,真乃社稷栋梁!朱元璋虽略感遗憾,但也十分欣赏楚泽的忠诚谨慎。他当即传旨,命楚泽专注边防,毋庸挂念其他。而这位大明新贵,接旨之后,也毫不迟疑地投入了长城修筑的后续工作中几年后,当最后一块砖被砌上城头,万里长城,终于铺展在面前,气势恢宏,威武雄壮。举国上下,无不为这一人间奇迹所折服。人们都在感慨,不愧是楚大都督,竟领导修成了如此宏伟的工程,真乃前无古人啊!而当楚泽策马巡视这道新筑的城墙时,他的心中,也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豪情和自豪。他知道,这一刻,将永远载入史册。自己,已用实际行动,助大明王朝开创了一个更加强盛的时代。想到这,楚泽不禁意气风发,热血沸腾。他暗自发誓,今后一定要更加尽忠职守,为祖国,为百姓,竭尽全力,誓死不渝!而就在楚泽为边疆呕心沥血之际,京城的风云,也悄然发生着变化。朱元璋虽对楚泽赞赏有加,但一些守旧的大臣,却对他的诸多改革颇有微词。尤其是在科举新制颁布后,不少世家子弟落榜,引发了士族的普遍不满。有人甚至在私下抱怨,楚泽未免把持朝政,专权跋扈。同时,楚泽的部将副将中,也有野心家开始蠢蠢欲动。他们见楚泽深得圣心,不免嫉妒,暗中较劲。这其中,尤以副都督马永成为甚。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