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6章 杀出一条血路来(二)(1 / 2)

《灰姑娘》的成功让华特·迪士尼内心更加笃定,他的目光紧接着瞄准了另1个经典故事——爱画丝梦游仙境。这个故事已经被数十次搬上荧屏,是经典的电影题材,华特·迪士尼之前也曾经拍过此题材的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系列短片。华特·迪士尼相信经典题材的永恒魅力,在迪士尼公司拍出有声动画、彩色动画、长篇动画后,他就有重拍此片的计划,但因2战突然爆发而搁置下来。《灰姑娘》成功之后,华特·迪士尼决定重新制作完全动画版长篇剧情片《爱丽丝梦游仙境》。

1951年7月26日,《爱丽丝梦游仙境》在伦敦首映,反响平平,票房、口碑均令人失望,赔了近200万美元,几乎花光了《灰姑娘》和《海豹岛》的全部收益。这个节骨眼儿上迪士尼公司还做了1单赔本生意,对迪士尼公司来说是雪上加霜,就像1个内伤严重、久治不愈的病人,又添上外伤。罗伊被气炸了,1向冷静的他也按捺不住了,公开指责弟弟华特是1个“偏执狂”。这1次,华特对市场方向预测的确有误,当时正值2战后经济困难期,文化领域盛行的是写实主义,《爱画丝梦游仙境》的超现实手法自然得不到人们的青睐。经济学家萨绵尔森这样说:“正如农夫用胡萝卜加大棒来驱使驴前行1样,市场体系用利润和亏损来引导企业有效率地生产出符合人们需要的产品。”华特没有弄清观众的需求,1味地寄希望于经典,导致公司亏损,为此他不得不向迪士尼公司全体人员作了公开检讨。

迪士尼公司刚走出沼泽又陷入泥浑,银行不再提供贷款,另外,由于第2次大战后欧洲各国忙于经济恢复,以各种手段防止资金外流,实行金融管制,国外发行商也迟迟不能付款。华特突发奇想:外汇既然不能在当地花掉,去国外制作电影就能化解燃眉之急。迪士尼公司最大的债主是英格兰电影发行商,于是,华特带着妻女和精锐团队远赴英格兰制作影片。在英格兰拍摄的第1部电影《金银岛》大获成功,华特乘胜追击,在英格兰6续拍摄了《罗宾汉》、《宝剑与玫瑰花》、《罗布·罗伊》。几部影片纷纷成功,华特带领公司很快扭转了残局。

《菜根谭》有言:“事理因人言而悟者,有悟还有迷,总不如自悟之了了;意兴从外境而得者,有得还有失,总不如自得之休休。“2十年之前,而立之年的华特学会用人之道,十年之前,不惑之年的华特·迪士尼默默无语为2战服务,而今,知天命之年的华特回首往事,感慨万千。迪士尼公司从1923年创立到1950年,转眼已度过27个春秋,1路走来几经沉浮,历尽磨难:以神奇兔子奥斯瓦尔多初出江湖,却遭查尔斯·明兹暗算;《燕汽船威利号》米老鼠开口说话,使华特声名鹤起,和鲍威尔合作,却痛失黄金搭档,深陷人才危机;《3只小猪》、《花儿与树》的成功,使迪士尼公司1举占领动画短片市场;《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的制作接连遭遇财政危机,华特甚至走到变卖家产的地步,好在影片成功后获得巨额利润,挽救公司于垂死之境;《木偶奇通记》、《幻想曲》、《小鹿斑比》3部大制作生不逢时,在2战时期把迪士尼公司拖到绝境;《海豹岛》、《海狸谷》等实景短片逐渐给迪士尼公司带来生机;动画长片《灰姑娘》上映,迪士尼公司终于1雷前耻,摆脱财政危机;《爱丽丝梦游仙境》完全动画版亏损200多万美元,迪士尼公司财务再次告急……

不难看出,发展前期的迪士尼公司经营上的波动性:迪士尼公司在危急关头,1部影片的成功会带来巨大收益和声望,而另1部影片的制作费用,会再次使迪士尼公司周转不灵,如果成功自然是皆大欢喜,如果失败无疑是雪上加霜,万劫不复。华特·迪士尼这1位创始人忙得焦头烂额,画家们天天伏案作画,然而迪士尼公司的经营常常陷入1种被动的循环状态,这也导致迪士尼公司上下根本不能松懈,甚至有1种朝不保夕之感。

其实,这种现象是由电影业本身的特性所致。电影业本身是高风险行业,电影制作时间越长,生产成本越高、占用的流动资金越多。华特·迪士尼对品质的苛求,直接导致迪士尼公司的影片制作时间长、成本高,也提高了风险性。如果影片投放市场后效果不好,资金流失严重,将直接影响到迪士尼公司的运营。况且,这个年代的迪士尼公司资本积累不多,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每1部影片的赢利状况都关系到迪士尼公司的生存。因此,影片市场的波动性,导致此时迪士尼公司经营的不稳定性。

迪士尼公司频频遭遇险境,“穷则思变”,在电影经营方面,华特·迪士尼探索出新的经营策略:以7年为周期重放迪士尼经典动画。迪士尼公司历尽艰辛,几十年磨1剑终于铸成“利器”,这项新策略0成本纯收益,对缺乏资本积累的迪土尼公司意义重大。

如《白雪公主与7个小矮人》这种卖座的影片,累积票房多多益善;而如《木偶奇遇记》、《幻想曲》、《小鹿斑比》这种叫好不卖座的影片,2战后重新放映却受到人们喜爱,给迪士尼公司带来细水长流的收益;还有1类如完全动画版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