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自新之路(一)(1 / 2)

第2次世界大战对东洋国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城市在炮声中化为废墟,约260万士兵在战争中丧命,同时还有2000多万平民死伤,当时存活下来的东洋国民仅剩7200多万人。

存活下来的东洋国民渐渐摆脱悲伤的同时,也慢慢树立起了生活的勇气,决心重建家园,以慰藉在战争中的无辜死难者。本田宗1郎沉寂了1年之后,于1946年开始了新的行动。

翻开东洋国的历史,或许可以看到,第2次世界大战后的东洋国发展速度很快,这充分表明这是1个不甘沉沦的国家。在东洋国民的心中,为振兴国家而鞠躬尽瘁是天然的使命。

1946年,本田宗1郎将父亲本田仪平拥有的1片山林全部卖掉,用所得的资金在滨松山下町购得了1块土地。山下町原有东海精机重工业株式会社的分厂,本田宗1郎便在原址成立了在未来名声大噪的“本田技术研究所”。

被炮轰的山下町地区1片狼藉,历经1年的抛荒,彻底变成了荒野,到处都能听到虫叫和蛙鸣。本田宗1郎知道自己必须从头开始,于是他召集了几名原东海精机重工业株式会社的员工,连同自己的弟弟本田弁2郎1起用木材搭起了1座简陋的小工棚。

分厂里那些被炸坏的机器经过重新修理,勉强可以使用。本田宗1郎的“第3次创业”十分艰苦,但也是3次创业中最成功的。

创建起本田技术研究所后,本田宗1郎决定制造内燃机以及精密工作仪器。然而起初他所制造出的机器中,只售出了1台织布机,得到了1万日元,其他机器根本就没有销路。

3度创业的本田宗1郎早已领教了创业的辛苦,所以他并不气馁,每天都充满信心。不久之后,他拜访了在经营滨松亚特技术商会时便结识的好友犬饲兼3郎。当时,犬饲兼3郎正经营着1家出租车公司。本田宗1郎想不到,这次不经意的拜访竟然给他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在犬饲兼3郎家里,放着1台东洋国6军使用过的6号无线电通讯机用的发动机。

这1台曾经被东洋国6军使用过的发动机是犬饲兼3郎的1位朋友放在那里的,却是1下子就引起了本田宗1郎的兴趣,他随即向好友犬饲兼3郎要到了这台机器。

看到这台发动机时,本田宗1郎的头脑中浮现出了1个画面——那是妻子矶部幸骑着自行车回娘家的情形。他1边想象着,1边抚摸着小小的发动机,突然冒出了1个想法:能否把这台小发动机安装在妻子的自行车上呢?如果可以,那么以后妻子回娘家就会轻松得多。

发明家的厉害之处,就在于能把脑海中出现的1个小小念头变为现实,本田宗1郎便是这样。他把发动机拿到弟弟面前,说:“你觉得这台发动机能不能安装在自行车上?”

本田弁2郎被哥哥突如其来的1问惊了1下,脱口道:“自行车?”本田宗1郎见他有些迷惑,接着说:“对,就是自行车。你看现在,无论是汽车还是巴士上,都挤满了人,很多人都不愿意乘坐。可是,如果骑自行车去更远的地方的话,又很累,若能把发动机安装在自行车上,就方便多了。”听了哥哥的解释,本田弁2郎恍然大悟,觉得这个提议十分可行。

当时,自行车在东洋国内已经十分普及,几乎到了人手1辆的地步。

1946年,东洋国的自行车产量是10万辆。换句话说,如果能在自行车上安装发动机,并且经试验后成功的话,那将会是很大1片市场。

随后,本田宗1郎马上开始了研究试验工作。了自行车的车把前面,想利用橡胶摩擦滚筒向自行车的前轮传送动力。可是,那时的橡胶质量极差,几经摩擦后就会爆胎。这种方式行不通,本田宗1郎马上变换思路,试着将发动机放在自行车的后面和中间,并思考是用金属链子还是传送皮带来传送动力。

本田宗1郎是个十足的工作狂,只要他沉浸在工作中,周围什么事情都不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这让矶部幸十分无奈,因为她每次做好了饭之后都找不到本田宗1郎。

沉浸在研究工作中的本田宗1郎在外人看来,像着魔似的,他的世界里只有他和他的研究工作,周围的1切都可以视而不见。他喜欢沉浸在创造中的感觉。

妻子还是最了解丈夫的,矶部幸知道本田宗1郎1心扑在研究作上,随时随地都有可能想到些什么。于是,她便在本田宗1郎的床头放上纸和笔,以便他想到什么便记下来。

最终,经过艰苦的努力——据说在此期间他曾连续4天4夜没有睡觉——本田宗1郎发现传统的发动机布局是最理想的,将“v”字形皮带产生的动力传送到自行车的后轮,即用“后驱动”的方式实现他的设想。发动机的位置选定之后,自行车的整体样貌也定型了。本田宗1郎几经修改,终于制造出了“电动自行车”。

接着,本田宗1郎把妻子叫到身边,让她看自己的发明,矶部幸1脸狐疑地看着眼前这辆不同于传统自行车的电动自行车,她不知道是否要按照传统的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