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危中有机(二十五)(1 / 2)

1945年8月15日,东洋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此之前,霉国由于军队集中在东洋、菲律宾1带,1时抽谓不出力量在韩国半岛登6,就匆匆拟定了个同红苏以北纬3十8度线为界分区受降的方案。东洋国投降后,红苏和霉国先后以北纬3十8度线线为界,分别将韩国北部和南部占领。因为分区受降的方案是由霉国提出的,所以韩国的首都汉城披划在南部。

东洋宣布投降后,韩国人民积极筹备建立独立统1的新国家。8月16日,吕运享联合各界人士在汉城组成了“韩国建国筹备委员会”,并于9月6日在汉城召开了“全国人代大会”,到会代表1100余人,决定建立“韩国人民共/和/国”,并选举了中委会,通过了正治纲领。可是,在当日,霉国驻太平详地区6军总司令‘麦跑跑’却公布了两项布告。第1项布告的第1条规定:38°线以南的地区的官方权力目前仍由他本人行使,第2条规定:东洋人继续履行公务;第5条规定:“在军事管制期间,英语为通用的官方语言。”

6月7日,霉国霍奇中将率部在仁川登6,12日阿诺德少将取代了东洋总督阿部信行的位置,于当月19日成立了临时由霉军管控的“军官府”!

然而,新来的霉国人同当年东洋人完全不1样,他们对韩国的正治、经济、历史、文化1无所知。所以,他们1到之后,1方面拒绝接见“建国筹备委员会”的代表;另1方面号召组建党派,宣布军官府只同“党派”和“正治团体”的领/导人联系而不同个人联系。

在他们的号召之下,到9月12日韩国南部地区已成立了33个“党派”;1年之后,这个当时只有1千6、7百万人口的落后地区竟有300多个“党派”注册,基本上都是为取得正治权力而临时组成的宗派团体。多数都没有明确的正治纲领,也不是某个阶层的代表,而是以家族关系、同乡关系、同学关系为纽带联结起来的——这是南韩国政坛混乱的根源!

于此相关的,这些霉国将军不知道官僚机构在这个社会的重要性,不知道由于没有自发性社会团体,整个社会都是靠官僚机器控制的。所以,在社会呼吁的压力之下,撤换东洋国官僚的工作太匆忙、草率。有时在街上看到1个相貌、气质好的青年,就随便地委任他1个市长或什么官职。这样撇换,随之而来的就是官僚机构的腐败。

霉军占领工作缺乏周密的计划和安排,从军官府成立到1948年8月李震南官府成立近3年的“占领期”内,南韩国没有经历霉国人在东洋进行的那种有计划的系统的社会改革。

霉军占领当局对南韩国地区的贡献主要有3点——

第1,推动了南韩国的教育事业,即霉军占领当局把霉国小学、初中、高中的6‘6+3+3’教育体制搬到南韩国,并革新了教学内容,向学生灌输西方“民**主”思想和现代科学知识,中小学在校人数由1945年9月的1336024人,增加到1948年春天的人;高等教育发展更快,1945年冬在校人数为6111人,到1947年冬增加到20545人。

第2,提供“教济”性质的经济援助。1946年春,东洋人大批撤走后留下的工厂,因为缺乏技师、技术工人、电力、原料而被迫停产,机器生锈,甚至厂房被偷拆。

到1948年春,这些工厂全开工和半开工的仍不到20%。在此期间,社会混乱等也使农业生产大幅度下降。工农业生产的中断、跌落,造成供给不足、物价飞涨,霉国不得不提供“占领地区官方救济金”。1946年经济援助折款600万美元,1947年9300万美元,1948年增加到11300万美元;从1945年9月到1949年底,霉国共提供经济援助达4.3亿美元。这些援助主要是救济性的物品,如粮食、布匹、药品以及扶植农业生产的工具、化肥等;

在韩国战争之前,霉国对韩国半岛未给予充分重视。但有1点十分明确:它不会把南部拱手交给红苏控制,它要在这里扶植1个资产阶级傀偶政权,把南部变为霉国的势力地盘。

1945年10月16日,‘麦跑跑’用飞机把极端亲美的李震南送回汉城。这个流亡霉国长达37年之久的民族主义者,此时已年高7旬。

李震南出身两班贵族,自称是韩国王朝李太祖的后裔。此人是韩国知名的“爱国英雄”,他的抗日功勋可以追溯到19个世纪末反甲午更张。后来,他又因反日活动被判刑7年,然后逃往霉国从事民族独立运动。1919年在沪市成立的“大韩临时官府”中,被选为總統。

结合上述背景,李震南在回到汉城之后,立即成为了韩国半岛右翼保守势力当之无愧的领/袖。当时的南韩国地区党派分成了3派:1是以金性诛、宋镇禹为代表的亲日派;2是以金9、金奎植、申翼熙等流亡华夏的“大韩临时官府”人员为代表的“温和派”或称“临时宪制派”,3是各左派力量,而李震南为首的亲美派凌驾于各方派系之上!

在独立后的1段时间里,韩国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