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科幻之神(1 / 2)

何雨柱之所以这么看重罗记者,为了罗记者的事情,愿意和杨厂长开口。因为罗记者能力是在何雨柱看来是真的难得。

之前来采访何雨柱的京城多家报刊记者都写了有关科幻世界征文大赛的新闻。何雨柱看了几乎所有报刊的报道。

只有罗记者的写作能力得到了何雨柱的认可。

而且从效果上来说,也是京城早报的销量猛增远高于其他报刊。罗记者的笔头是相当过硬的。。

其接触到了先进文化作品也多,见识在这个时代的记者之中绝对是佼佼者。何雨柱对罗记者不仅仅是惜才,还打算把他作为轧钢厂杂志的未来核心领路人培养。只要科幻世界杂志进入正轨。

何雨柱就希望自己能从杂志社繁重的工作中脱离出来。他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而且培养自己的班底,为未来新时代的到来做提前准备,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来吧,罗记者。”“你不是要独家专访么。”

“你随便提问,这次我只接受你的采访。”

何雨柱跟罗记者商量了一番调任的细节之后,开始接受罗记者的采访。

罗记者也打算把他对何雨柱这篇个人人物的专访,当做他在京城早报记者职业生涯的收官之作。力求做到自己能完成的最好程度。

从包中拿出笔记本,罗记者开始对何雨柱进行提问。

“何社长,你是怎么想到印刷科幻世界青春版这个点子的呢?”罗记者一开口就是问最关键的点。“很好的问题。”何雨柱笑了笑,然后爆出了一个料。“其实最开始科幻世界《飞》杂志的定价是一元々.。”“一元?是不是太贵了!”罗记者十分惊讶。

因为他先入为主,觉得科幻世界《飞》即便是原版,也应该卖三毛钱。

“一元是算上了早期的风险,其实我有自信,以科幻世界《飞》的质量,就算是卖三元钱。”“首印的五万册也能全部卖光。”

何雨柱极有自信。

毕竟鸽子市里被黄牛炒到三元钱的科幻世界《飞》早就证明了这点。罗记者点头,心中赞同。

“那为何最后的定价又只有三毛钱呢?”罗记者追问。

“因为我们红星第三轧钢厂创办科幻世界《飞》杂志的初衷不是赚钱,那是资本主义思想。”“我们的初衷是为华夏之崛起而创刊。”

“既然如此,就要尽量让更多人能买的起科幻世界,让能多人能读到科幻世界。”“在读者心里种下一颗颗科技的种子,这样人们才会对先进的科技产生向往。”“这样有更多的人投入科学的研究中,最终带动我们华夏往前大跨步的迈进。”何雨柱一番话说得是慷慨激昂,罗记者听了都是热血沸腾,心中叫好。

“罗记者刚才提到为什么要出科幻世界青春版,原因也是和把原版最初定价三毛是一样的。”“让更多读者买的起我们杂志。”

“我们卖的不是杂志,是未来和希望。”

罗记者疯狂的记录着,何雨柱又出金句了。【卖的不是杂志,是未来和希望】。

不愧是先进劳动模范,这思想态度就是高尚啊。其实何雨柱还是心痛的,出了这么多力。也就是混了一个好名声。

一分钱没捞到,也就是每个月有九十块的工资。

当然,这一切都是暂时的。

何雨柱已经感觉到了,崭新的时代就要开幕。华夏即将焕发新春。

紧接着,罗记者又对何雨柱进行了一番细致的个人专访。从何雨柱的爱好,到何雨柱的追求。还有何雨柱一些个人的畅想。罗记者发现何雨柱简直就是一个宝库。

他的很多观点都是很超前的,从来没有人提出过的。

比如何雨柱觉得华夏应该大力发展科技产品,建立完备的工业体系,开发最尖端的民用产品。然后以制造业为基础,进行主打产品的革新。当然,何雨柱的想法听起来有些空泛。感觉像是在听科幻小说。

但罗记者认真听了之后,觉得并不是没有可能。华夏只是需要一个突破点。这场采访一直进行到了下午三点。罗记者最后满意的走了。

这次访问很成功,收集到了大量的素材。

罗记者有信心创作出一篇他记者生涯到目前为止最优秀的个人专访作品。翌日。

京城早报头版头条。

一张何雨柱的大型个人头像出现在了报刊的首版,占据了报纸的一大半。

看上去非常吸引人眼球。

头版的标题是【科幻之神何雨柱,千万奇迹创造者】。然后,这期京城早报刚刚铺货,立刻火爆京城。

除了同一时间上市的科幻世界《飞》第二期,京城早报是卖的最好的。更多人是(赵李好)左手一份科幻世界飞第二期,右手就是一卷京城早报。四合大院。

刚刚下班的阎埠贵手里就拿着科幻世界《飞》的第二期,还有一份京城早报词。阎埠贵在这院子里,对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