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1 / 2)

自从谢一辰出门又返回来,蒋知秋就没再锁过他,似乎是认定了他就算走了也会回来。

谢一辰获得自由,偶尔会继续探路,也会跟着蒋知秋去田里忙碌。

九月正是收割稻子的时候,谢一辰换上了蒋知秋农作穿的衣服,学着蒋知秋割稻子的动作挥舞着镰刀。

只不过他在外面算是娇生惯养,没做过多苦的活计,在这里刚握了一上午的农具,虎口处便磨起了泡。

水泡火辣辣的疼,蒋知秋表情严肃地牵着他的手吹了吹,让他坐在捆好的稻子堆上休息。

谢一辰一直以为自己身体不错,但跟这些弯腰干了一上午活儿还能说说笑笑的农户相比,他的身板就太过脆弱了。

他看着蒋知秋动作娴熟地将几丛稻子齐根割下,然后一口气割到了稻田的尽头。

今天天气不错,午间的阳光热烈,谢一辰叼着一根稻穗,眯着眼看风吹拂过的田野。

稻子已经收的差不多了,金灿灿的连绵堆在一起。田里干活儿的人们都走到了远处,说话声在风里显得悠远,谢一辰听着稻子沙沙的声音吸了口气,摩挲着手上的水泡,心里前所未有得宁静。

这几天是秋收,活儿繁重,午饭都是成了家的男人媳妇儿带饭来,然后大家聚在一起分吃饭菜。

都是粗茶淡饭,蒋知秋一开始还担心谢一辰吃不惯,没想到分给他的一碗米饭,他都吃干净了。

以前谢一辰没什么珍惜食物的概念,有时候大鱼大肉吃不完都会倒掉,但刚刚亲眼见到收粮食的辛苦,又体会了一回,他便舍不得了。

吃完饭歇息片刻,其他人渐渐散开了去干活儿。有来收拾碗筷的人,其中一个年轻姑娘走到蒋知秋面前,将手里的食盒递给了他。

“我自己做的桂花糕,你尝尝。”姑娘长得很素净,柳叶眉杏仁眼,对蒋知秋说话时,羞的不敢抬头,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

谢一辰又重新摘了一根脱壳的稻穗放嘴里嚼着,瞧着这两个人面对面站立,像极了新婚夫妻。

有附近的人见了便起哄,说这妹子爱慕蒋知秋很久了,要不选个日子成亲得了。

姑娘家还是脸皮薄,听了这话,含羞带怯地看了一眼蒋知秋,转身跑掉了。

谢一辰把嘴里的稻穗咬的来回晃,看着蒋知秋打开了食盒。

蒋知秋虽然脑子不太好,但生活起居都清楚,只要不说话,就跟正常人一样,加上长得俊,身形高大,有姑娘爱慕真的不稀奇。

蒋知秋转过了身,蹲在谢一辰面前,把食盒塞到他怀里,“吃。”

里面的桂花糕摆放得整整齐齐,每块上面还点了一朵桂花。谢一辰将食盒盖好,又交到了蒋知秋手里,“又不是给我的,我不吃。”

远处有人喊蒋知秋去帮忙,蒋知秋起身走了,食盒留在了谢一辰那里。

他把食盒扔到旁边,时不时瞥上一眼,觉得今天就该去山上找路,这么多人干活儿根本不需要他的帮忙。

上午干了活儿的重头,下午轻松很多,收工也早。

谢一辰提起镰刀准备走,蒋知秋弯腰捡起了食盒。谢一辰把镰刀翻了个面,刀背朝下,将刀扛在了肩膀上。

他挥起镰刀那一下,刀尖差点划到蒋知秋,蒋知秋赶忙向后退了一步。

两个人走路回家,路上遇到赶着牛车的大伯要载他俩,蒋知秋去看谢一辰,谢一辰说了声谢谢拒绝了。

暮色笼罩着归途,这种气氛很好,他想在村庄里走走。

“你上次在哪儿打的鱼?”谢一辰问。

他其实不爱吃鱼,因为挑刺很费力,但上次蒋知秋做了烤鱼,骨头都烤酥了,又洒了一一点辣椒粉,比外面酒楼大厨做的都好吃。

蒋知秋带他去了河边,谢一辰站在岸上观察了一会儿,下了水挽起袖子,弯腰静等着鱼过来。

但这鱼太滑了,他逮了好几回,有几次甚至都摸到了鱼身,但都让鱼溜走了。

蒋知秋在一旁看笑了,走远一些找了根结实的树枝,蹚水到谢一辰身边,也是默默等到鱼游过来,然后猛力向下一扎,鱼便扎在了树枝上。

他提起树枝让谢一辰看,鱼挣扎着,尾巴上的水溅了谢一辰一脸。谢一辰学会了新玩意儿,水珠都没擦,兴奋地晃着手,让蒋知秋把树枝给他。

他起先没有那么熟练,多试了几次才成功。

秋天的河水凉,谢一辰抓好鱼上岸后都有些哆嗦,不过自己动手收获了吃食,也就没那么在意冷了。

他们打完鱼又给老人家送去,天黑了下来,奶奶留他们吃晚饭

奶奶煮了面,清淡的汤面里面放了绿色的菜蔬,谢一辰吃了两大碗,还喝了一碗鱼汤。

一顿饭吃的暖和极了,两个人帮忙收拾了桌子又坐了一会儿才往回走。

晚上谢一辰一直睡不着,睁眼看着窗外明亮的月光,想起了白天那个送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