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众叛亲离,刘璋请降(1 / 3)

感叹过后,徐庶转而看向吴懿,问道:“汝可愿降?”

吴懿看着四周倒在血泊中的尸体,喉咙忍不住滚动了一下,有心想要投降,却仍旧有些犹豫。

毕竟有张任这位忠义之士珠玉在前,如果吴懿此时投降,就会与之形成鲜明的对比。

这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名声还是很看重的。

若大将军周琦亲自屈身劝降,吴懿可能还不会有这么多顾虑。

现如今,只有徐庶这位巴郡郡丞前来劝降,吴懿一时间却也拉不开面皮。

赵韪见徐庶居然要劝降吴懿,急忙说道:“元直或许不知,吴懿此人乃东州人氏领袖,又与刘璋有姻亲关系。”

“若不杀彼,恐怕难以安抚益州众人之心啊。”

赵韪倒也没有说错。

吴懿乃兖州陈留郡人氏,家族在当地也颇为显赫。

其父与前益州牧刘焉相交莫逆,因此在刘焉入蜀之际,携带全家老小跟随左右,也成为了刘焉的心腹。

及至后来,刘焉有称帝之心,有善于相术之人声称,吴懿妹妹吴氏日后必然身份显贵。

正是为此,刘焉让自己的儿子刘瑁娶了吴氏为妻,这位吴氏也就是未来嫁给刘备的吴皇后。

有了这层姻亲关系,再加上吴氏的举族相投,吴氏地位快速攀升,逐渐成为了东州派系的领军人物。

不仅仅是吴懿,其族弟吴班亦非常人。

吴班之父吴匡,也就是吴懿的族叔,曾经乃是大将军麾下部将,与袁术等人都是故交。

先帝驾崩之际,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被杀,就是吴匡与袁术领兵杀入宫中,破何苗于朱雀阙下。

能够成为大将军何进部将,由此也能看出吴氏的显赫。

现如今,刘璋重用东州人氏,吴氏的地位更是直线攀升,也怪不得会被赵韪记恨。

本来还在犹豫的吴懿,听到了赵韪之言,不由心中凛然。

他们这种世家大族出身的子弟,很多时候更看重利益,反而不怎么在乎是否忠君。

吴懿担心徐庶听从赵韪之言,当即不敢继续那些姿态,急忙扔掉了手中佩剑,道:“某愿降!”

赵韪闻言,却是手按剑柄,目露杀机。

徐庶一把按住赵韪,将之拉到了旁边,轻声说道:“将军既知吴懿之地位,可知将之杀了以后,会有何等后果?”

赵韪早就想杀吴懿,此时已经被愤怒冲昏头脑,咬牙切齿的说道:“杀便杀了,能有何事?”

徐庶叹道:“若吴懿投降被杀,东州人氏必然心中惊恐,将会不惜代价死守成都。”

“将军麾下虽有三万兵马,想要攻打成都,兵力却也有些捉襟见肘。”

“若时间拖延下去,等到刘璋继续调兵前来,如之奈何?”

“更何况,吴班、邓贤、泠苞各自屯兵葭萌关、符节以及德阳,扼守住了巴郡进入益州的咽喉要地。”

“吴班自不用说,乃吴懿之族弟,若知吴懿投降被杀,必然死守葭萌关。”

“葭萌关之险,天下皆知,若彼据城死守,纵有雄兵十万,恐怕亦难攻克。”

“至于邓贤、泠苞,皆乃益州名将,亦非好相与之辈,有他们驻守符节以及德阳,亦难克之。”

“若收降吴懿,以吴懿与三人之间的关系,必能游说他们献城投降,彼时可以不废一兵一卒,而尽得益州门户,岂不美哉?”

“且吴懿乃东州人氏领袖,将军乃益州士人表率,若二人尽皆投降大将军,则益州唾手可得。”

“杀吴懿不过泄一时之愤,留其性命却能助将军立不世之功。”

“孰轻孰重,还请将军思量!”

赵韪闻言,心中纠结许久,终究还是有些不甘的说道:“东州人氏侵袭益州旧民,若这么轻易放过吴懿,谁能为那些受迫害的益州士人与百姓做主?”

徐庶却是说道:“将军无需忧虑。”

“大将军可不比刘璋。”

“刘璋暗弱,不能约束东州人氏,以致益州旧民多受欺凌。”

“大将军却是雄主,心系天下百姓,绝不会纵容不法之徒践踏律法,欺压百姓。”

徐庶脸色严肃,说得非常认真。

“更何况,此番若将军能助主公夺取益州,功劳之显赫无人能及,只要将军心中有百姓,难道还会再畏惧东州人氏?”

赵韪沉默许久,终究还是没有再多说什么。

说服赵韪以后,徐庶走到吴懿身旁,笑着说道:“将军能够弃暗投明,何愁大事不成?”

吴懿却是苦笑道:“徐郡丞今日能在此地,说明早就已经在算计我等了。”

“如此看来,吾等有此下场,终究还是技不如人,落入了先生的圈套之中。”

徐庶只是微微一笑,并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