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官学开学(1 / 2)

科举院这边已经确定下来,包括李先生在内总共有十一个先生,杂学院那边则有二十一个先生。

顾清明、王同知和齐通判,以及府衙中选出的几个官员身上也有教学任务,他们偶尔会过来上一两堂课。

不过这种更多是一种激励的作用。

另外,官学内请了三名武师傅,因着武师傅比较少,故并不预备培养武术方面的人才。

更偏向于承担体育老师的职能,帮助孩子锻炼个好身体。

另有七名账房管着官学里的各种账务,还有几十名后勤人员,包括洒扫、食堂、宿管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小苗也在官学里谋了个职位,她在女学院里当先生。

一切都弄好,夏日已经过去大半,崇州官学终于决定开始招生了。

招生广告打的极好,虽然科举学堂那边的先生们还没到位,但他们的资料已经被打听的清楚明白,并宣扬出去。

崇州的科举院里足足有十个进士坐镇!

这般豪气这般庞大的师资力量,崇州人哪见过这阵仗啊?

说来也是一把辛酸泪。

崇州虽然跟平州毗邻,但是发展情况却完全不一样。

崇州苦的就像个没人管没人要的野孩子,这么多年也发展不起来。

平州不一样。

平州虽然也挺偏的,但是它境内有矿!很多矿!

有矿的地方再穷能穷到哪去?

时人手里有钱,先想到的就是买宅置地,再次置办产业。

等这些弄齐,目光就落在儿女子孙身上,不管有没有那个天赋,统一送去读书。

行商到底是末流,真正的正途还是科举做官。

平州文风挺盛,读书人多,虽然比不上江南这种文风鼎盛的地方,但跟崇州一比,直接能给崇州秒杀咯。

这也是为啥魏思远能弄来这么多进士的原因,固然有人以类聚的因素,更有平州文风盛进士多的原因。

就像顾清明,他用梳子将崇州给梳一遍,也不一定能找出十个进士来。

就是这般卑微……

想到这个,云竹都想为顾清明掬一把同情泪。

这破地方,开局是真的不咋样。

不过好在现在平州的十个进士是他们崇州的了!

因着这个宣传,崇州境内不少原准备叫家中后辈到别去学习的家庭犹豫了。

那可是十个进士哎!

哪怕学生很多,不能小班教学,哪怕还有什么杂学院和女学院,也没人在乎。

毕竟相较于自家孩子的前程而言,那些都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

听说各个院管的都挺严的,如无必要,不许到处乱窜。

于是这次的招生,远远超过了预期。

由于一期工程是能容纳四到五百学子左右的规模,而现在开放一半就是二百人左右。

按照顾清明他们的预估,这次能招到一百多人就算成功,且这一百人里大多都是杂学院而非科举院。

然而十个进士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科举院那边愣是报了将近六十个。

剩下的主力仍然是杂学院,女学院这边的人比较少。

但只要不是一个没有,云竹就觉得已经很好了。

面对报名人数居多的情况,好在他们在招生时就已经定了规矩,进了学院就要专心学习,要是有品性不佳的,是会被退学的。

在等待魏思远等十位先生抵达崇州的时间里,崇州官学举办了新生入学仪式。

主要是宣讲各种纪律、发放校服、分班、课程表、领书等等。

……

红果村。

王家的两个孩子到底都进了官学,一个在杂学院,一个在女学院。

俩孩子参加完新生入学仪式后就回了家,他们有两天休息时间,第三天会正式入学。

到时候可以选择走读或是住宿,住宿的话要另外支付一点费用。

王小安和王小萍从学院结伴回来,到家时是半下午,他们的爷爷和爹娘都在外头干活。

家里只有王老太,她正坐在院子里的榕树下洗衣裳。

见状,王小萍赶紧进屋将身上的好衣裳换了。

那是为了叫她体面的去学院,她娘熬了两个晚上给她做的新衣裳,可不能穿着她做家务。

换了家常的旧衣裳,王小萍忙凑到王老太身边,“奶,我帮您洗。”

王老太瞥她一眼,见她满脸乖巧,跟平常没什么不一样,这才气顺了。

她改为刷鞋子,边用力刷边说:“你一个女娃娃,家里能叫你去读书识字,这是恩惠,你得记得家里人的好,真不知道你爹咋想的,就没……”

在她的观念里,男人是一家之主,顶门立户,学个手艺读个书,那是应有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