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目标上钩了(1 / 3)

龚耀川,市公安局局长,五十三岁的年纪在这个岗位上可以说是年富力强。

他听赵建伟汇报了关于邱浩然和张雯雯的案件后,高度重视,立刻召开了一个专题会。

按照龚耀川的说法,目前网上的舆论只是暂时压住了,如果处理得不好,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出现反弹,甚至引起不良的舆论浪潮。

所以必须严肃对待,抓紧破案。

同时,他还说因案件涉及明商行内部,情况和关系错综复杂,所以作为公安的他们要把握好其中的度。

之后便宣布了成立专案组,由副局长孙开诚担任组长,谢靖中任副组长。

也就是说,这个案子由谢靖中直接负责,只需向孙开诚做好汇报工作就行。

整场专题会都是由龚耀川亲自主持,孙开诚和谢靖中分别表态后便结束了。

随后,在3月16日一整天的时间里,谢靖中和谭明安两人将自己关在办公室里,用所有已知信息给嫌疑人做了一个比较全面的画像:

1,嫌疑人是明商行的员工,曾经和邱浩然共事过,或者在某个业务上有交集,因此结怨。既然有业务交集,那么两人年龄相差大概率不会超过5岁,也就是说,邱浩然38岁,那人在33至43岁之间。

2,身高175-180之间的男性,能将马迎江快速的推下站台,说明两人身形要差不多,这一点也能从张雯雯坠楼案中内推断出来。同时,那封举报信文笔不错,也展现出了很强的计算机和电脑应用的能力,说明罪犯文化程度较高,自信果断、多疑又是个急性子,这种矛盾要么是两个人以上的团体,要么就是心理有些问题的个体。

3,岗位自由度高,可以正当、合理的在各银行机构之间来回“串门”。

这个可比之前心理侧写展现出来的内容具体多了,按图索骥迟早可以锁定隐藏在明商行内部的嫌疑人。

而且如谢靖中自己说的一样,他并没有因为有了方向而打算一条路走到黑。

现在画像已经出来了,双线并行就更容易了些。

一条线,是谢靖中提前布下的“钩子”。

另一条,则是按照画像逐一开展排查工作。

表面上他们放弃了调查明商行内部,因为不想打草惊蛇。可实际上谢靖中已经让人去调阅明商行人员的信息了。比如先从档案中找到身高匹配的,再排查是否和邱浩然共事过。

只不过这样的排查工作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而且在此过程中,嫌疑人很有可能会销毁了一些关键性的证据。

明商行网点遍布全省,员工近八千人,单明城市区内就有二千人,所以之前他们走访的对象只能算是冰山一角。

但谢靖中却是不着急的,他知道嫌疑人一定会咬钩的,因为自信是嫌疑人的表象,多疑才是他的内核。

他在将张雯雯推下楼后,又远远地看过张雯雯的尸体。那么他应该也是在将邱浩然推下铁轨后,从远处看案发现场时,才察觉到自己的行动可能暴露的。

而期间这几天,他应该是在观察张雯雯,寻找可以下手的机会。

3月17、18、19日三天,谢靖中带人一直在筛选着明商行的个人档案。

期间,他接到了三个电话。

第一个是林聪打来的,他需要物资和人力上的支援。

林聪就是谢靖中埋下的钩子,谢靖中自然会全力满足他的需求。

另外两个都是谭明安打来的,一是张雯雯完整的尸检报告出来了,二是又发生了一起命案,由赵建伟带队,龙裴裴为主法医,谭明安被安排协助和指导龙裴裴。

当然,谭明安没有透露案件细节,他只是担心自己会错过谢靖中网住猎物的精彩瞬间,所以提前知会了一声。

时间来到了3月20日上午10点左右,谢靖中再次接到了林聪的电话。

“谢队,咬钩了。”

谢靖中立刻放下手上的事,赶往了城市印象小区的7栋的1506号房。

在单元楼下,他刻意抬眼向着那间屋子看去。

蓝色窗帘被重新装上了,从外面看去,就像还有人正常居住着一样。

林聪主要的工作便是住在这里,从房间中向外进行监视。

他那天带来的行李中,除了日用品和窗帘以外,还有一台高清广角摄像机,几个大容量硬盘和两台笔记本电脑。

一开始,林聪还觉得这个工作很轻松,摄像机放那一直拍摄着,他自己在电脑上看着录制好的画面,从中找出可疑人物。

可是第一天才过去,他就发现自己头疼欲裂。

画面中的要素实在是太多了,让他一双眼睛盯着画面一一辨认,着实困难了些。

所以他才电话谢靖中寻求支援。

而被谢靖中安排过来的人,就是跟着谭明安出警张雯雯坠楼现场的刑警武志磊。两人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