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237一片菜叶?(1 / 3)

压迫了几分钟,高风小心翼翼的试着回撤气管镜。令他奇怪的是,竟然一点出血也没看见,肿物移除后右下支气管开口完全显露出来,也看不出什么异常。

怎么回事?高风等了一会儿,眼睛盯着视屏上冷白光照耀下的右下支气管红红的黏膜,确实,一点儿出血也没有。

回过头找到那块肿物,东西体积太大,缩不进去气管镜上的取材管道。高风和护士配合着,用钳子抓住它,跟整个气管镜同步一起退了出来。

那块肿物足有蚕豆大小,形状看上去像是一块纤维结缔组织,表面很光滑。护士把肿块收进了福尔马林固定液。

“看着感觉是个不太好的东西啊,肿瘤?”隔壁间的梁丛越过来瞅了一眼。

“不好说啊。”高风回应道,最好不是,他心里想到。

得到这么大的标本,做什么切片都够了,没必要再检查其它,原本以为会很费时的整个操作过程一下子就突然全部结束了。

高风叫护士其它什么都先别管,赶紧把病床床头抬高,麻醉状态下病人声门反射抑制,平卧姿势很容易发生异物或液体吸入。

“这么快?”吴行峰愣了一下,“早知道这么快结束,我就不给这么多肌松药了。”

李寻在气管镜室门外跟周梓琪的弟弟交代了一下病情,“取到了一个东西,到底是不是肿瘤还要等病理结果。”

“等会病人醒了,你别跟她讲太多,咱们等最终的病理结果出来了再说。”

周梓琪的弟弟有点慌,但还是点了点头。

“你姐不是结婚了吗?”李寻问道,“她丈夫呢?”

“出车祸死了。”

周梓琪的丈夫8年前酒后驾驶轿车,迎面撞上了一辆重型卡车,车直接被压成了铁片,里面的人什么情况可想而知。

这个事原因是多方面的,她丈夫当天在家饮酒后都准备休息了,但单位突发状况,要求全员到岗。人都是抱有侥幸心理的,几公里的路程而已,当时也没有预料到会遇上横冲直撞偷挖煤矿的重型卡车。

“她跟我姐夫当时才结婚不到半年,谁知道出了这个事。”周梓琪弟弟情绪很是低沉,自从那以后姐姐就一心扑到了工作上,这么多年了一直是一个人。

“医生,我肺里有肿瘤?“

高风责怪的看了李寻一眼。

“我没跟她说啊。”李寻有点委屈。

“我一直都听着呢,你们说的所有的话我都记着呢。“周梓琪说道,“看着是恶性肿瘤吗?您跟我说说,我不怕的。”

周梓琪的这种情况叫术中知晓,又称麻醉觉醒。

意思是当手术进行全身麻醉的时候,患者的运动神经被麻痹但意识却依旧清醒。这个时候在外人看来,病人不会对外界作出任何反应,但实际上他的意识是清醒的。如果在这种状态下进行手术,那么每一次切割,结扎,穿刺,上药……病人都会清楚的感觉到。

听着是不是让人感觉很可怕,事实上它就是这么可怕。

术中知晓并非罕见,心脏、急诊创伤、产科、支气管镜检等手术病人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更高些。

其中70%可归因于麻醉技术,比如麻醉过浅、患者对麻醉药的耐量较大、仪器设备方面的原因。

不过,得益于高风高超的气管镜操作技术,周梓琪并没有很坏的体验,这是她的幸运之处。

“现在还不知道具体的结果。”高风说道,“等病理结果出来,真有什么我一定对你如实相告。”

“这可是你说的啊,到时候请一定不要隐瞒我。”周梓琪郑重的说道。

高风点了点头,现在年轻人的文化素养都很高,隐瞒病情较过去难度大了很多,有什么不懂的,只要上网查一下总能明白个大概。

三天以后,家属拿到了病理报告。李寻急匆匆的来找到了高风,脸上的表情有点气急败坏。

“怎么了?”

高风看了报告也是有点懵,病理报告上白纸黑字写着的结论是:“无法诊断。“

“太不像话了!“李寻禁不住叫了起来。无法诊断一般都是因为活检取样不足,使得可供病理切片的样本太小,而周梓琪的样本可是蚕豆那么大的一整块肿物!

东西小你可以这么说,我的这么大,你凭什么说无法诊断?看不到吗?

高风带着李寻一起去病理科,找到了出报告的病理医生,高风想亲眼看一下病理切片,要不然实在没法接受“无法诊断“的结果。

“您是高风教授吧?”病理科丁主任跑了过来,“欢迎您莅临指导病理科工作。”

丁主任头发都白了,一口一个您的,高风很不适应,赶忙弯腰客套了几句,他在面对老同志的时候很注意这块。

了解到事情的原委,丁主任决定亲自上阵。

“不是我吹,我们科室还就我水平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