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115商业间谍(1 / 2)

几天后齐惠仁终于接到了李友良的电话,“齐老师,这个催化底物合成不太顺利啊。”他开始恐吓齐惠仁。

齐惠仁一下子紧张了起来,“是遇到什么难题了?你们不是说手段很成熟吗?”

“咱们签的可有合同,你们要保证产量的!”他脑门上甚至都开始冒汗了。

“我们之前没合成过这么大的量。”李友良的语气很凝重,“这次加班加点到现在,才弄出来不到5kg,都快被累死了,后面的肯定要往后拖拖。”

“5kg?”齐惠仁松了一口气,那现阶段完全够用。刚才差点被吓死了,万一高风那边出问题,他这边就全完蛋了,被扫地出门都是轻的。

“我现在就派人过去运!”齐惠仁立马道,“有什么特别交代的没?”

原本是没有的,但是你既然这么问了,那现在有了。

“运输车温度要控制在0c-20c之间,避免大的晃动,这个东西它不稳定,最好半年内使用完毕”李友良想到什么说什么。

伱别说,齐惠仁还很吃这套,他甚至感觉李友良非常负责任。

“好好,我都记下来了。”齐惠仁回道,“我再给你复述一下啊”

当天晚上信华制药那边就派了几个人开了辆药品运输车过来,李友良又给齐惠仁打了电话确认了下,这才把催化底物交给了来人。

对方小心翼翼的接过来,打开了外包装看了看,还录制了视频,又贴了封条,方才离开。

张高阳是一名商业间谍。

商业间谍是经济间谍的一种,相对而言,经济间谍比军事、政治间谍活动的范围更加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

这其中不仅有许多国家情报机构的职业间谍跻身其间,而且还有许多人不自觉地充当了经济间谍的角色。他们的手法不一,但目的一致,即捞取经济技术情报。

张高阳踏足这行完全是个意外,他之前曾在岛国留学的时候认识了几个拥有制药背景的人员,对他给予了一定的帮助,当时还以为是机缘巧合。

直到他回国进入了信华制药后,对方又找上门来,“张君,其实也没什么,说句不中听的话,贵国的制药行业相关的技术是远远落后于我们的。”

张高阳知道他说的是事实,但心里仍有些不舒服,“既然这样,那你们来找我干什么?”

“一家卓越的制药公司总是要布局长远。”对方很直白,“信华制药在贵国可不是什么小公司,理应受到我们的关注。”

“我们从不小看任何人。”

“而且这些年你们的技术水平发展的很快,有些东西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贵国的科研人员很擅长吃苦耐劳。”另一个人说,“我听说你们可以996。”

尼玛,现在动不动还007呢,张高阳心想。

“这样一来,你们出成果的概率更大了。”来人一脸感慨,“我们让你干的事也很简单,就是贵公司如果有了哪方面比较前沿的进展,通知一下我们就行了。”

“平时我们会给你提供一份基础的补贴,如果你提供的消息属实且价值巨大,还会有额外的奖励。”

好像并不难,张高阳心里考虑了一下,对方这个基础补贴都快赶上他的工资了。

“行,我干了。”他很快做了决定,“不过你们得做好保密工作,我可不想惹上什么大麻烦。”

“放心吧,这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暴露出去对咱们可都是巨大伤害。”

“祝咱们合作愉快!”

“你们就不怕我提供些假消息或者消极怠工吗?”临分开的时候张高阳忍不住问道。

对方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我们在贵公司还有其他和你一样志同道合的朋友。”

今年是张高阳入职信华制药的

国内制药公司大都算是刚起步,其中90%以上的公司是做仿制药的,还有一些是搞中成药制作的。

真正做新药开发的寥寥无几,需要投入海量的资金,短时间内也不可能见到成果,甚至绝大部分项目都是在起始阶段就死掉了。

就算是运气爆棚做出了成品,还有3期临床在等着你,这个过程中又死掉了很大一部分药物。

瑞典诺华制药前几年主持了几款新药开发,结局全部以失败告终,有一款药倒在了临床ii期了,让开发人员郁闷的吐血。

公司耗费了4亿多美金,都差点伤到元气,最近这两年刚缓过来劲。

张高阳并不是齐惠仁那块的人,由于公司严格要求保密的缘故,他前期并没有得到什么消息。

不过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张高阳在跟几个同事一块喝酒的时候,有人说漏了嘴。

由于工作的原因,他每隔一段时间都要找几个关系好的哥们一起聚聚,这其中大部分人都在研发部分,这也是他特意结交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