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绝嗣皇帝我来拯救你了(33)(1 / 2)

听到皇上这暗含讽刺的话,刚才讨论皇后的那些大臣瞬间脸色黑红黑红。嘴巴又是开合几次,最终还是闭上了。但是脸色更难看了。

等皇上来到了承乾殿,陪着林清甜甜蜜蜜的用完午膳后。甚至还在承乾宫午睡了一个时辰。

才又回到早朝这边,很多大臣这时已经是有些站立不住了。

恰巧这时又有守将回禀。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运粮队共收到15家商户,总计一万八千石的粮食。目前从京城出发的粮草总计九万八千石。”

听到这些,官员们都麻了。倒是那边的武将个个兴奋。没有人比他们更知道打仗粮食代表着什么。听到这么多粮食送到边境。他们也是为那二十万将士开心。

从京城出发就有这么多,加上各地出发的保守估计至少有二十万石。算上路上损耗的,真正到边境的也得有十八万石。

粮草危机,就这样解决了?

他们能想到的,皇帝自然也能想到。于是喜笑颜开“哈哈哈,为了感谢这些商人相助,明年的商税减半。”

大臣们也是个个反应过来。

“这是我大夏之福啊,皇后娘娘不愧是天下之母。”

“这些商人虽然地位低下,也算是有些用处。”

“恭贺皇上解决大军危机。”

听着下面的一片恭贺声,皇上却是冷笑出声“我今日才发现我的大臣还挺善变。”

下面一群鹌鹑,话都不敢说。

“你们拿着朝廷的俸禄,不好好为我朝廷想办法。个个的,编排起来皇后倒是头头是道。”

下面的一群鹌鹑,齐齐流下冷汗。

“遇到事情了个个办法都想不出来,话都不敢说。骂起皇后倒是嘴皮子挺利索。”

下面那群鹌鹑,个个被羞恼的面红耳赤。

“今日之事到此为止。以后朝廷上会多出一批商人出身的官员。你们以后若是拿别人的出身说事,就想想今日。”

下面那群鹌鹑,齐齐说不敢不敢。

“最好是不敢。都散了吧。”

心满意足训人训得也开心的皇帝,看着这群总是指着他鼻子骂的言官,还有那群看啥都不顺的大儒夺路而逃的样子。心情更好了。

粮草一解决,就算是匈奴今年攻势很猛,但是大夏这边兵肥马壮。休养生息多年,又是年老将军亲自坐镇。还是稳稳的守住了边境。

隆盛帝的分析果然不错,刚一入春匈奴的新可汗,就带着余下各部灰溜溜的走了。

战报传来,皇上也是欣喜万分。只是还没等皇上开心多久。

战损情况就统计了出来,大夏这边作为守军还是有5000名士兵战死,匈奴那边作为攻方才只有2000人死。

皇帝的嘴角便耷拉了下来,匈奴骁勇善战,就算这大夏这边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竟还是比匈奴损失一倍还多。

可是这是历代都存在的一个问题,并非一朝一夕能解决的。只是皇帝还是为那5000士兵心痛不已。

这是5000个家庭啊,说不定失去了顶梁柱后,5000个家庭都要破碎。还好如今国库还算是充裕。便下旨把抚恤金提了一成。

等到晚上皇帝去林清那里用膳。还是闷闷不乐的。林清也不知道应该怎么安慰。其实从现代人的角度去解释这个问题就很好解释。

首先匈奴那边,条件恶劣,常年下来身体素质就比大夏人要高很多。其次,匈奴民风就是以强为尊,所以全民尚武。

最后,匈奴多战马,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马孩子从小就会骑马。大夏这边呢,绝大多数人都是当兵后才接触的马匹。这怎么比?

皇帝心里也是知道一些的,只是看着边境虽然守下,但是付出的这么多。心里还是不好受。

皇帝心里不好受,整个宫里都是持续的低压,宫人做事都是小心翼翼的。

这种低气压一直持续到年老将军班师回朝。

年老将军回朝第一件事,就是脱去外袍。背上荆条,徒步来到紫禁城的勤政殿外。

跪下,“臣辜负了皇上所托,臣无能。”

在大殿里的皇上心中也不好受。心里怎么会不怨年老将军轻敌,竟是把一下把十万石粮食都被敌人烧掉。

想起这些皇上又是一阵心梗,当时只想着赶紧想办法,想着战事。如今一切都结束了。

一直压在心底的十万石粮草损失,一下就让皇帝肉痛不已。若是朝廷反应在慢些,可能二十万大军都保不住。

而且十万石的粮食。全国百姓都要种一年。虽说最后也算是弥补回来了。可是商人的粮也是出自大夏。最终都是大夏的损失。

就算是心中再埋怨,但是年老将军最终守住边境是事实,也算是有功有过。

于是,皇帝亲自把年老将军扶起,吩咐常德道“我把今年新得的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