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中医博大精深(1 / 2)

李晓瑀将山村交给药元福与何福进管理,自己带着石敢一同出山,到附近的村镇中,找到一处医馆,想要做学徒。

那医馆的郎中名叫孙义才,约莫三十左右的年纪,见两个年轻人来做学徒,还不太在乎收入,便也痛快的答应二人留下。

从此,李晓瑀以郎中学徒的身份,踌躇满志地踏入了医学的大门。

“明天开始,先认药材。”

孙义才留下一句话便离去了。

李晓瑀来前读过《唐新本草》,其中所记载的药材,种类繁多,不仅形态各异,而且同一种药材的叶、茎、根的功效均是各不相同。

李晓瑀在初次接触时,感觉这本药书记载的知识犹如漫天繁星,无从下手,一度内心无比困扰。

然而,他并未因此放弃、退缩,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

他日夜不辍地研读医书,刻苦钻研,努力记住每一种药材的形状、颜色、功效。

然而,他虽然记住文字,但在现实中,除了鳖甲等比较好认的一些药材,其他大部分他都难以辨认出药材的模样。

转一日,李晓瑀便跟着药房的管事帮忙干活。

那药柜极为符合他对于中药药柜的想象,那柜子占了一整面墙,药柜上有着许多小抽屉,每个抽屉上都写着一味药材的名字。

“哦!原来这就是当归……啊?茯苓原来长这样啊……啥?地龙就是蚯蚓干?!”

一天下来,孙义才就来找李晓瑀询问今日都抓过哪些药。

李晓瑀由于新鲜好奇,将抓过的药都记得清清楚楚,很快便回答了上来。

孙义才见没难住李晓瑀,便又让他一一说出这些药材的形状、颜色和功效。

李晓瑀看过的书都是直接印在脑中的,仍然是对答如流。

这一下,直接惊住了孙义才。

“你还跟谁学过医?”

“没有,我就是多读了几遍《唐新本草》……”

“然后就都记住啦?”

“是啊……怎么了?”

“嗯,小子不错,前途不可限量……那你将全部药材都辨认明白,还需几天?”

“不干活,直接认的话,明天一天就行了。”

“好!明天你不用帮忙抓药了,好好认一天药,后天开始,你来随我一起问诊。”

孙义才说罢,又直接离去了。

转一天,李晓瑀将所有药材认了个遍,终于是理论联系了实际。

李晓瑀因此便有些沾沾自喜。

“我这小地方,药材并不全,要想都认识,还得去洛阳的大药铺才行……”

李晓瑀这才稍稍有些收敛内心之喜。

再转一天的跟随问诊却给了李晓瑀不小的打击。

他原本记住了许多医书中的内容,但是对于阴虚、阳虚、补、泄等词汇,以他对医学的了解,根本无法理解其中的深意。

因此,李晓瑀在跟随问诊的过程中几乎听不懂孙义才所讲的知识,也不知道他开方子的依据。

一天下来,李晓瑀将心中的疑惑说给了孙义才听。

“医书我都已背过了,只是不解其中之意,还请师父讲的直白一些。”

“那么多内容,你都背过了?那你说说,何为疽痈,不同部位的疽痈又该怎么治?”

李晓瑀立即便能将《黄帝内经》中的疽痈一篇完整的背诵下来。

“看来真的是下过苦功夫啊,那你有哪里不明呢?”

“营气是啥?卫气又是啥?怎么辨别?”

“你再背背脉经。”

而后李晓瑀背一句脉经,孙义才就详细解释一句。

李晓瑀一点即通,很快便理解了各医书中的许多内容。

“明日的诊脉,你来吧!我在一旁看着。只是这样还不能清楚的知道脉象到底是什么样的。”

之后的几个月,李晓瑀见识了许多病例,他的诊断越来越准确,也在周遭百姓中闯出了一点名声。

然而,谁也想不到他就是几个月前闻名乡里的那个传奇猎户。

李晓瑀的诊断无误后,又开始学习如何开药方。

“每个方剂都分为君、臣、佐使三类药材……”

李晓瑀认真听着孙郎中所讲的知识,他依然能轻松背诵出《千金要方》中的一些方子,然后,孙义才再给他一一解释。

而后,他开始亲自尝试自己配的药,以体验药效。

试了几方药均成功之后,他便有些自大的想要创新。

此时,孙郎中对他已然很放心,这种情况下,他自己愿意开药方试药也不会被阻拦。

一次,李晓瑀琢磨了很久,想出了一个治疗脾阴虚的新配方。

他兴奋的配好药,制成丸药,以酒送服下去后,便直接休息了,准备明日体验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