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各独霸一方(1 / 2)

朱晃,在开封府立大梁国,自称开平帝。

开平帝昭告天下之后,李晓瑀再次打开大地图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

之前,大地图中央那个巨大的“唐”字消失。

地图板块在李晓瑀眼前逐渐分裂成十多块地域。

除了最中央的大梁国以外,四周围着大大小小不同的国家。

李晓瑀心想:

我靠!竟然分裂的这么碎吗?之前听梁王亲口讲述过有几个诸侯不愿称臣,实际上竟然有这么多吗?

那我在这谋划着做个司马懿还有意义么……要知道当年曹操面对的也不过是两个逐渐统一起来的大国……我还得等南北诸国之间互相统一么……

看这意思南北诸国也不会自己统一……当年曹操并没有直接称帝,所以,别人没有理由直接攻打他……而这开平帝直接竖起大旗,四方进攻他的理由那可太充分了啊……

一番思考之后,李晓瑀更加坚定了要逃离此处的决心,至于以后怎么去完成终极任务,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李晓瑀再次查看了自己所选的藏身之处,刚好是大梁国的北边边陲,往北名为赵国,往西名为晋国。

李晓瑀仔细看了一遍所有国家的情况。

各国地面最大的一块,要数坐镇晋阳府的晋王李克用,他所管辖的河东一带,皆称为晋国,但他自称大唐正统。

而大梁国的东北方向是卢龙节度使刘仁恭所辖地界,由于之前梁王攻打过沧州,目前也是敌对状态。

而镇州府王镕所辖四州之地,显示为赵国。

赵国以北还有一小块,是定州王处直。

赵国与定州均是被包夹在梁、晋与卢龙之间。

大梁国西侧,凤翔府李茂贞仍然延续天祐年号,独立称为岐国。

大梁国西南方向,坐镇西川的王建,则延续了唐昭宗的年号“天复”,独立称为蜀国。

大梁国南偏东方向,坐镇淮南的杨渥也不用大梁的年号,独立称为吴国,但是向大梁国上表称臣。

大梁国南偏西方向,坐镇荆楚之地的马殷,接受了梁王的敕封,称为楚王,所辖之地为楚国。

再往南,靠海边的吴越国、闽国等诸国均用梁年号,皆奉梁正朔,称臣受封号。

之后,李晓瑀人在汴州府供职,却时常写信催促洛阳的六大商行尽快派人去那隐秘地点建造起一座存身之所。

然而,六大商行行头们纷纷回信,说是工匠们去往邢州方向的路途之上,山匪猖獗,当下,再重的赏金,也没有人愿意去那地方做工了。

李晓瑀仍然兼着洛阳城防御使之职,便借查看洛阳防御情况回到了洛阳城。

李晓瑀先是去柜坊拢了拢自己所有的钱款,全换成了方便携带的金子或是银票。

而后,他又召集六大商行的行头到自己府中开会,一方面是了解山匪的具体情况,另一方面他当众宣布了此次远赴邢州建庄园,以他的股份为资,所有参与的人都可以平分他的股份,日后他与商行再无瓜葛。

李晓瑀初步了解了山匪的情况,直接派了五百精兵,北渡孟津关,过黄河北上剿匪。

不足月余,剿匪队伍归来,带回俘虏几十人。

李晓瑀审问之下,发现十有八九都是之前的汴州军中的兵士。

“尔等当兵前途无量,为何逃走做了山匪?”

“还不是因为那残酷的跋队斩……”

“跋队斩?”

“我之前见过您,带着工匠营随军出征,怎么?竟然不知道这跋队斩么?”

“说来听听。”

“就是如果伍长战死,全伍跟着处斩;如果队正战死,全队跟着处斩;都头战死,全都百人也得跟着偿命!”

李晓瑀此刻才知道为何汴州军都是如此勇猛,原来是因为保护不好长官,也要跟着一起死。

“所以,战场之上你们一见上司战死,就立即逃走了是吧?是怕死才逃的?那也正常,那为何要去做山匪呢?归乡不好么?”

“归乡?那怎么可能,您看……”

李晓瑀顺着俘虏的话语看向他们的脸上,发现,一众俘虏的脸上都是刺了字的。

“有了这些刺字,过关卡时,就会被认出来,哪里归的了乡,无奈之下,只好寻到附近山头,依靠打劫为生。”

李晓瑀了解了全部情况之后,将一众俘虏交给了河南尹处置。

李晓瑀回府刚准备回开封府时,一位故人忽然来访。

“草民参见李尚书。”

“柴守礼?倒是许久不见了,近来可好?又随着你叔叔伯伯到此行商了?”

“正是,只不过打算回去时,听说路途之上山匪正盛,我等就被困在了这洛阳,前几日,听说李尚书您派兵剿匪凯旋归来,特来打听打听情况。”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