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小孩子是不会骗人的(1 / 2)

见里正他们终于来了,纷纷默默的打着眉眼官司,很快大家就在一条无人的巷子里集合了。

姚大牛率先发言。

“里正叔,小公子,我已经打听到这理县有四家粮铺,一家在城南那边专门做那些有钱人的生意。”

“剩余三家都在城西这边,两家在城西那条主街上,还有一家在后面那条小街上。”

“大家都说主街东边那家粮铺的价格最是公道。”姚大牛兴奋的把自己打听到的信息说出来。

姚里正早有安排,最先进城的几组都分派了不同任务,负责打探各种铺子的位置跟价格。

所以姚大牛开了个头之后,其他人也纷纷说出自己打听来的消息。

理县的大粮铺四家,杂货铺大大小小七八间,布庄三家,铁铺三家,当铺两家等等。

西街最后面的一个巷子里每日还有个早市,县城周围住的村民都会去那里兜售自家的农副产品,包括买卖牲畜也在那边。

这些信息中,半夏最关注的就是当铺跟盐价,再就是铁铺。

大夏如今分崩离析,盐商们为了保命都不敢到处乱跑,外头的盐商不过来,本地的盐价就会涨。

一来,商人无利不起早,发国难财怕是他们最喜欢干的事了。

二来嘛,那自然是当地官府允许的,不仅涨价,还限量,这样能控制盐的消耗,避免有人大量屯盐导致市面上没有盐兜售。

当然,除了盐之外就还有粮食,不过粮食限的没那么狠,只买粗粮的话,一人一月可买五十斤,这是考虑到一家人的用量。

若是当月不够吃的话,那就让家里其他人来买就好了。

不像盐,一户一月也只能买两斤,多了没有。

不过,也不是没有漏子可以钻的。

连城墨当下就让大家分组去每个铺子买粮食跟盐,粮食先去价格最低的那家买,每人都买五十斤。

若是最后还不够用,就再去贵的那家买。

盐就不同了,不管贵还是便宜,每家都买。

只是按户籍来买的话,连城墨怕最终数量还是不够,所以半夏又看见他发了一回假户籍,几乎是人手一份。

进了城之后就没那么多管制了,店家只会看一眼户籍随意登记一下就卖东西,根本不会像城门口还会盘问两句。

若是有人来查发现不对劲,那时候他们早就逃之夭夭了。

半夏都看麻了,所以这人到底是什么时候捣鼓这些假户籍的啊?

大家拿了户籍之后就按照连城墨的安排分批次去买粮食,都是隔一段时间去一家,免得被人看出端倪。

而半夏这一组则是直奔早市,去挑大黄牛了。

虽然,连城墨很想买辆马车来坐,但不得不说,接下来的日子,大黄牛可比马有用多了。

不仅能犁地干活还能拉车,虽然速度慢了些。

而连城墨手里虽然有一笔不小的钱财,但之后要用的地方还多着,他是能省则省,不可能为了自己舒适些,就买马车的。

马车跟牛车,那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

到了早市,半夏新奇的左右看着各种摊位,她发现这所谓的早市其实跟菜市场也差不多。

卖菜的,卖家禽以及各种蛋的,还有挑了两个桶卖鱼的,等等等等。

一直走到底才看到卖牛马的,一到地方半夏就知道为啥他们在最后面了。

实在是这个味道,不好闻啊!

挥挥手,半夏努力把自己的视线从几坨粑粑上挪开,跟在连城墨身后兴冲冲的看他买牛。

连城墨曾经可是做过县令的,且治下从贫穷渐渐的变得富有,他对于如何挑牛很有一手。

牛这个东西对姚李村人来说那就是奢侈品,所以姚里正还正不会看,只能在一旁干站着跟半夏还有儿媳林春一块儿听。

“这牛分为即将成年的牛犊,三岁以上的青壮年牛,还有七年以上老黄牛,主要就看......”连城墨看半夏很好奇,便看一处就给她解释几句。

一旁姚里正两人也认认真真的听着打算跟着学习一手,虽然他们现在是买不起牛,但难保以后买得起呢?

“大哥,你家这小子很懂啊!”那黄牛的主人都听的直点头。

他养了大黄牛这么多年,当然知道如何分辨这些,只是没想到一个十岁的小子也这么动牛。

“家里原来有,可不就懂点么。”

“这小子,就喜欢在妹妹跟前显摆,今天这牛啊,我倒要看他挑不挑的好。”姚里正嘿嘿一笑,随口应付两句装作很懂的样子。

然后顺理成章的把挑牛的权利就这么给了连城墨,毕竟他们一行人,让个小孩子做主买牛也挺奇怪的。

姚里正这样一说,大家就有些理解了,纷纷看这小孩怎么“忽悠”妹妹。

“小子,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