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你闭嘴(1 / 2)

她们对她一直心怀恨意,却隐藏心底,只为了等江家被算计完那日,再拿她泄恨。

“呦,面色红润,还有精神头读书,嫂嫂不像是身子不适的样子啊,怎么书都拿得起,茶就捧不动了?”

杨玉澜的眉毛本来就长得上扬,如今说话又扬眉,更显厉色。

江顾北收回目光看书,悠悠说道:

“捧得动捧不动,我说了算,祖母都没说什么,大姑娘倒先来兴师问罪,是不是越俎代庖了?杨府没人了吗?要靠一个待嫁的姑娘来教训嫂子?还是说,这就是所谓的百年世族教养?”

杨玉澜哪里见过江顾北这副样子?这个姑表姐回燕京两年里,来杨府不少次,她早摸透了她的性子,脸皮薄性子软,遇事息事宁人。

昨夜后花园在闹时,她们姐妹和几个手帕交在自己闺房说闲话,也并没有见到江顾北是什么表现。

怎么一夜之间,换了个人似的?

看来之前都是装的,只为了讨哥哥喜欢,娶她进门,真下贱。

想到这里冷笑一声,说道:

“祖母不说你,是被你往日的行止骗了,当你是多么知礼的闺秀呢,原也不过是装的,难怪哥哥瞧不上你。”

说着也不恋战,转身出去了。

松烟上来说道:

“姑娘,她定是要去荣熙堂告诉老太太她们了,老太太会不会找你麻烦?”

“放心,不仅不会,而且这大姑娘还会得一顿好果子吃。”

丫鬟婆子们半信半疑,毕竟自昨夜起,这主子做的事已经不像原先的主子了。

荣熙堂

杨献荣等人还没散去,小赵氏不发话,也没人敢言语,都坐在一旁沉默吃茶。

春风将檐下的鹦鹉笼子吹得微微摇荡,那鹦鹉偶尔还叫一句:“请老太君安。”

此时杨玉澜进了院子,还没踏进屋就在外头嚷嚷起来:

“祖母你们还不快去看,江顾北那个女人坐在屋里看书呢,孙女问她,她还挑衅孙女,说就是瞧不上咱们家又如何?祖母您又不能拿她怎样。她江家才是书香门第,咱们杨府是泥腿武夫……”

“你闭嘴!”

小赵氏再也不愿听下去,低吼了一声。

杨玉澜愣住了,只见榻上的老太太的脸色沉得几乎能拧出黑汁来。

她怎么也不明白,祖母为什么会放过藐视杨府的江顾北,还不惜委屈她这个亲孙女。

小赵氏一脸怒容看向汪氏:

“这就是你教出来的大家闺秀?满屋子的长辈还没说话呢,她一个待嫁的姑娘家去掺和什么?你还没老得动不了了,怎么孩子都不教?成日子只知道把拦男人,连个姬妾也不让收,害得我杨府子孙凋零,结果就给我教出这么些玩意儿来?”

小赵氏气坏了,难道她不知道江顾北在装病吗?

但只要不去戳破,大家都不难堪。

她要的是解决问题的人,而不是来和她强调问题的人。

再者现在要紧的是想办法缓和江顾北的不平之气,好尽快让她拿出嫁妆做事,可这蠢货却火上浇油。

不骂她骂谁?

汪氏坐一旁战战兢兢,连忙点头认错赔不是:

“母亲教训的是,媳妇近来忙于青哥儿的婚事,疏忽了她们姐妹的规矩,媳妇现在就撵她下去好生教训。”

说到这里回头瞪了杨玉澜一眼:

“这是你能来的地方?日后大人的事你少掺和,近来是真放纵你们了,让你这般自大自专。还杵在那里做什么?回去把《心经》抄写一百遍,不写完不准走出吟风院。”

杨玉澜被小赵氏骂得手足无措,不知如何应对,知道汪氏这是给她递梯子离开,便赶紧行礼告辞了。

汪氏这才松下一口气,但胸中的郁闷之气还堵作一团。

方才小赵氏骂她把拦男人不让纳妾,不就是因为早年她撵走陶医女一事?可那贱人对她做的事,杀她一万次都不解气,当年要不是担心自己在杨献荣心中埋下恶毒的印象,岂止将她撵走那么简单。

明明她是受委屈的一方,小赵氏却拿这件事来挤兑她,怎能不叫她气愤?怎能叫人不寒心?

小赵氏叫大伙散了后,汪氏再也等不得一刻,走到无人处就问身边的袁妈妈:

“那个人可查出来了?是不是那个贱人?”

袁妈妈回头打量周边,确认无人后方说道:

“打听出来了,就是那娼妇,婢子把那日堂客的帖子都瞧了,看到一张涛夫人的,却没有涛大人。”

“婢子寻思着这满燕京姓涛的就那么几个,而咱们府上交好的也就太仆寺卿家,就去打听,嘿,您猜怎么着?”

说到这里她那眼滴溜溜地看着汪氏。

汪氏没看她,继续走着,袁妈妈知道这是示意她继续说的意思,于是低声继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