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守护绿洲2(1 / 2)

我们的奋斗年代 周飞 1001 字 4个月前

“用羊粪。”老书记慢悠悠地说道。

潘小枣却听得泄气得很。谁不知道羊粪是上好的肥料?那也得够用才行!

宝成林场里村民养的羊全部加起来也不过十来头,还都散布在各个庄子里。自家羊拉的那点羊粪,村民自个都懒得囤。

王大婶抱着守望笑了:“那咱们村养那几只羊,就算它们从早到晚的拉羊粪,怕也不够用的。”

“小枣,你一向聪明,怎么现在却犯糊涂了?”老书记递给她一块烙饼,推给她一碗胡辣汤,“慢慢吃,边吃边想。”

潘小枣接过烙饼,粮食因为少而金贵。这羊粪因为少,反而就没人稀罕了。没人稀罕,这才好办呢!

她心中立刻有了主意:“张书记,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老书记嚼着烙饼笑而不语,他知道凭潘小枣的脑子,一定能办好这件事。

潘小枣想到的方法就是收购各家各户的羊粪。不仅收购林场的,还收购隔壁乡的。她挨个跑到养羊的乡亲家里,对人家说“积少成多”,把羊粪都攒起来卖给她。

有人只觉得潘小枣怕是疯了吧?还疯得挺彻底,带着林场养羊的乡亲们也疯了。每个当爹娘的在孩子们出去放羊的时候都不忘叮嘱:“记得拾羊粪。”还有人闲着没事跑到沟里捡陈年羊粪。

潘小枣收羊粪按重量称,按照她给的起的价格给钱。一个月下来终算是有了一小堆肥料。

每一颗黑乎乎的羊粪,在潘小枣眼里都是绝世宝贝。她不嫌脏不嫌臭,把收来的羊粪用家里剩下的尿素袋装得严严实实的,惹得守望一靠近就直捂鼻子:“臭,臭。”

这天她坐在供销社柜台里扒拉着为数不多的现金,惊喜的发现收羊粪的钱比她预算的化肥钱还要便宜。虽说只是省下一小笔费用,好歹也是既节流又管用的好方法。

收回来的羊粪都施下去了,潘小枣数着口袋里的钱,想着再攒个半年的钱,就可以买胡杨树苗了;等枸杞树长果子了,她还有好多事要做呢!枸杞卖得掉吗?

那位丁怀仁说的“最后一公里”到底该怎么做呢?

“小枣,别怕!还记得当年我们是怎么挨家挨户请乡亲们种树的吗?等枸杞收获后,我再陪着你一起挨家挨户卖枸杞。”

“好,丁老师,我相信你。”

“小枣, 我不能再和你走下去了,但是我相信,即使没有我,你也一定能把枸杞卖出去,能带着宝成的乡亲们致富。”

“丁老师!你去哪?你不要走!”潘小枣猛然从柜台上醒了过来,才发现原来刚才只是做了一个梦。

她有些浑噩地看着四下无人的屋子,今天曾芹值晚班,守望有点着凉托在了老书记家里。她手里还握着算帐的铅笔。

想到梦里丁立对她说的话和信任的笑容,她觉得心头莫名存在的焦虑淡了些。

一直以来,她总觉得自己种出来的东西卖给乡亲们不太地道。可她想起锄草那天罗根生说的话,不见得乡亲们对物资就没有需求。

没错,挨家挨户绝对是一个既原始又管用好方法。第一步就这么干!不仅要挨家挨户跑农户,还要挨家挨户跑宏泰县的每一个基层社。借助供销社的力量,让整个宏泰县都知道咱们宝成的枸杞。

丁老师,你总是在帮助我!不知不觉她的眼泪流了下来,她一定要成功地把第一批枸杞都卖出去。

有了羊粪的滋养,枸杞苗果然长得越来越壮实,树叶的颜色都是油绿色的,看着就让人觉得踏实。唯一让人觉得心慌还是钱!

靠着当初的一千块钱和潘小枣每个月的工资,在她的精打细算下,撑到今天这场面已经相当不容易了;这里面还不包括老书记时不时留她一家人在家里吃饭的费用。

在经过多次失败后,她已经养成了凡事规划着做,计算着做。可眼下她算来算去,在出枸杞前还差着一笔钱。

现在虽然暂时解决了肥料的问题,因为七七八八的原因,钱也好羊粪也好,总归是有短缺的。羊不多,羊粪就不多;周边村的村民攒了羊粪来卖,她手中的钱又不够。

眼下枸杞苗长势一片大好,接下来修剪枝条也是个重要的技术活。虽然徐同志教过她应该怎么剪,可毕竟是纸上谈兵。她想着等着修剪的时候,还得把徐同志请过来现场指导。

不仅她要学,还要教会想学的乡亲们。靠她一个人,这么多枸杞苗哪里剪得完?人家来了不得买点好吃好喝的招待着?乡亲们帮着修剪的工钱也得开支。

她又想了想,才发现最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在后头呢!要怎样才能把长在树上的枸杞都采下来?对了,采下来之后还要好多事要做,每一件事都是要花钱的。以前她总觉得钱少就按钱少的方式做事。但是枸杞苗长得越好,她就越觉得不能因为没钱委屈了这些努力长大的树苗。

想到这些她突然就坐不住了,起身就往林场办公室跑。没想到今天曹天保也在。这段时间他被抽调到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