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沙漠里的财富1(1 / 2)

我们的奋斗年代 周飞 1003 字 4个月前

一场不算大的及时雨给潘小枣帮了不小的忙。潘小枣含辛茹苦看守种苗的第十二天,她刚把水桶从牛车上拎下来习惯性地往草方格望去,就觉得有些不一样。

她不相信地快走上前,跨进草方格放下手中的水桶,弯下腰仔细察看,用手扒拉着:草方格里一抹绿色从沙粒里钻了出来,虽然细弱却透露着坚强。

在麦草的保护下,它似乎还没有完全睁开眼睛,对着潘小枣说:你好,我渴了。

潘小枣欣喜若狂,舀水的手微微发颤,小心翼翼地把水浇下去。

她迅速起身往旁边的草方格走去,沙蒿发芽了!她继续望过去,草方格里都冒出了绿芽。

“小枣,小枣,发……发芽了!”王家婶子的声音盖过了她心头的欣喜,“我去看看后面的红柳苗有没有发芽!”

潘小枣看着王家婶子藏不住兴奋的背影:“婶子,红柳没那么快!”

不一会王家婶子来了,“小枣,红柳苗还没有发芽。但是,沙蒿基本都发芽了!”

潘小枣顺着草方格数过去,还有一部分沙蒿种子没有发芽。

她从包里掏出一个小本子,记下今天的沙蒿苗数量,算出了出芽率。用上草方格后,目前的出芽率是以前的1.5倍。

她激动地用铅笔一笔一划地记下:4月16日,沙蒿发芽。

恰好《中国农民日报》上丁怀仁发表的文章也是沙蒿的种植方法,还附带了预告下篇文章的内容:他要详细讲解一种适合沙漠种植经济作物。

“他懂的可真多呀!”潘小枣不舍地放下报纸,给孩子们做起了饭,心里还记挂着那个经济作物是什么。

她甚至回忆起丁立说过的话,以前他提过等造林成功了就种经济作物,但是还从来没说过到底种哪种作物合适。

眼下沙蒿发芽了,种经济作物的事就得合计了。

“种粮食!”自言自语后她笑了,反正下期报纸上就知道了,还瞎猜什么呢!

土灶后面伸出一张小花猫脸,已经学会往灶膛里添柴的守心探着头看向妈妈:“妈妈,大文哥哥说他不想读书了。”

潘小枣脸色一变:“为什么?”

守心歪头想了会:“他说不上学就可以帮你种树了。”

潘小枣替她抹去脸上黑色的灶灰:“守心,你要记住,人这一辈子呀,一定要有文化。怎样才能有文化呢?”

“要上学吗?”

“对喽,以后你大文哥哥再背着妈妈说这样的话,你就对他说,妈妈不许他不读书。你们以后都要像你爸爸那样考上好大学。”

管好三个孩子的晚饭,她顾不上家务就往鲁大文的宿舍跑去。

最近她对鲁家两兄弟的关心确实少了些,但也不至于让鲁大文连书都不想上了吧?

鲁大文犯愁地看着手里的课本。自从丁立读大学后,镇里也没有派老师下来,宝成林场小学就解散了。他们现在都在隔壁的天成乡小学读书。

他不怕每天起早去读书,可是他很不喜欢那个老师。

因为老师动不动就罚他背课文,抄段落。这不,今天又让他回家把段落抄三遍。买本子的钱非常宝贵,他舍不得!

“大文!”一见是潘小枣来了,鲁大文赶忙把书放好,不情不愿的叫了:“干妈!”

潘小枣可太了解他了,不用鲁小文在旁边使眼色,她都知道他是装的。

她不和他“斗智斗勇”,直接进入话题:“为什么不想上学?”

“我上学有什么用?还不是得在林场呆着?我还不如帮着你种树呢!?你相信我,我也会扎你那个魔方。”鲁大文把书一放下就说起了“知心”话。

潘小枣望着摊在饭桌上还一个字没写的本子叹了一口气:“那你知道这草方格,我是怎么知道的吗?”

“我听曹主任说,是上面的大人物介绍的。”

“那你说说看,这大人物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鲁大文挠了挠头:“大人物学的吧?”

“你看,连大人物都要学习,你为什么还不愿意读书呢?”

鲁大文被她绕得有点懵,又觉得有些道理,一时不敢强词夺词。鲁小文在一旁说了句公道话:“干妈,那个赵老师上课没有干爹讲的好。”

潘小枣沉默了会:“你们还记得干爹教得好呀?”

“嗯!”“嗯!”两道声音同时响起,他们都在心里忆起了丁立。

“那你要是不读书了,干爹教给你的知识就白瞎了,他会很难过的。“潘小枣索性拿出了丁立在世时的威严来“吓唬”鲁大文。

这一招还真管用,鲁大文虽不情愿,却重新拿起了课本:“我又不是真的不读了。”

潘小枣的心一下就软了,如今面对这五个孩子,她是一个都舍不得凶的。

就说鲁家兄弟吧,放了学就帮着照看三个孩子,完全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