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寻找荒漠的精灵2(1 / 2)

我们的奋斗年代 周飞 996 字 4个月前

“真的?”潘小枣喜形于色。

老书记抿了抿嘴,然后稳如泰山地说道:“ 难道我还能骗你不成? ”

“好咧,谢谢张书记。”

“小枣!”老书记晃了晃手里的烟斗,正经八百地问道,“你想过承包沙漠的结果吗?”

潘小枣瞥了一眼被他挡住的地图,“想过。如果成功了,可以挡住沙漠不让它过来,哪怕是减慢它的速度也是值得的。”

“别尽想好的。”老书记给她敲警钟,“在我看来,丁老师最终的愿望还是希望你和孩子们能到浙江去过安稳日子。你能不能答应我,这一次如果失败,以后就不要再冒险了,也好让他安心。”

这番肺腑之言让潘小枣差点落泪,她没有反驳他的话,也没有给肯定的答案。因为她知道,丁立不会认为这是冒险。她现在做的事,都是他曾经想过的。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尽管做了很多功课,她离成功仍然差了一步,仅仅一步!

“小枣,小枣!”张国民急急忙忙地跑到供销社,环顾四周却发现只有曾芹在。

曾芹见他跑得满头大汗连忙问道:“ 小枣主任去进货了,你找她有什么事情?”

“她什么时候回来?”

曾芹看了下天色:“她去了有大半天了,这会子应该快回来了。”

张国民抹了一把汗,坐在门口的台阶上:“那我在这里等她。”

不出半小时,潘小枣骑着自行车回来了,车前车后都挂满了网兜。每回进货,能带的东西她都自己带回来;如果要进大件,她就会拉着牛车去。

张国民两步换一步跑到她面前:“小枣,不好了。沙……沙……柳快不行了。”

他的话说得太快,潘小枣只清晰的听到“不行了”,吓得她从自行车上跳了下来:“张大叔,谁不行了?”

“沙柳!沙柳不行了!”原来张国民这几天一直用沙柳的树皮敷手,皮肤不再发痒。今天树皮用完了,他想去再弄一点沙柳树皮。没想到才几天不见,沙柳竟然开始枯萎。

“我给它们浇了水,但是看上去不管用呀!”

潘小枣也着急了,这些沙柳是那次可怕的黄沙后丁立重新种下的。几年过去了长势良好,她甚至考虑这次要批量种下去,没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她顾不上听张国民描述,心急如焚地赶过去,发现这些沙柳真的如张国民所说,枝条开始分叉枯萎。

“怎么会这样?怎么会这样?”她像疯了似的冲上去抓起沙柳的枝条喃喃自语,却一点办法都没有。

“怎么会这样?”海宁市供销社业务科的赵春明科长也发出了这样的疑问。丁立和他下乡两周了,随身携带的本子记得满满当当,都是基层社需要解决的问题。

赵春明发现丁立看问题很全面,思考问题也有深度。他打算继续带着丁立到下属的农资公司和储运公司调研。它们在每年的农资冬储工作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可不知道公司与基层社之间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导致有些基层社农资囤货过多,有些则不足。囤货过多的做了坏帐挂亏损,而不足的地方开春就会影响耕种。

丁立跟着他下乡还发现了一个新的问题。那就是果品公司在各乡镇设立的收购站并没有发挥良好的作用。按道理来说,果品站每年都会给收购站下达指标,可为什么还会出现农产品烂在农户家里的现象呢?

海宁总共就这么大,他们住在乡镇是为了工作方便,但从商品流通的角度上看,不应该出现这样的纰漏。他寻思着要找出问题的关键,改变这种局面。尽管供销社是“金饭碗”,其根本仍是服务“三农”。

“供销社既是金饭碗,也是桥梁。如果桥梁没有起好沟通作用,怎么把饭碗里的饭装满呢?”他在笔记本里写道。

“小丁,这句话描写得很形象呀!”赵春明恰好看到他落笔,忍不住夸赞到。

他不好意思地摆手:“赵科长过奖了。”

赵春明遂和他说起机关里的传闻:“早就听说你的文采和见地出众,如今一看果然如此。你知道吗?当初科技局可是卯着劲不松口,指了名要你。”

丁立合上笔记本:“这个我还真不知道,我并不认识科技局的人。”

“你不认识?”赵春明惊讶地反问,“你不是去科技局领过奖吗?”

这些话与周明迪科长的话重合在一起,让丁立意识到,他们所说的这些事情肯定属于他缺失的那份记忆。他暗下决心,这个周末说什么都要去找何清森。

海宁的下午五点半已经黑得像半夜。丁立抬眼看向灯火通明的厨房,有人影在里面忙碌:谢海芬正在准备晚饭。

他赫然发现客厅里坐着一位他认识的客人:徐珍。

“你回来了?”徐珍见他回来,从沙发上起来,主动走到门前给他递了一双拖鞋。

丁立侧身特意回避了下,直到她把拖鞋放在地上才开始脱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