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余春芳的家(1 / 2)

从1987开始 海冰玉 1338 字 3个月前

周六的中午,赵秋城来到易飞家。

余春芳放了学也跟着赵丽丽他们来了。

大家准备吃过午饭就去她老家。

文水县余家岭。

吃饭的时候。

赵秋城说道:“你那个影视厅装修好了,下周就可以开业,你到时候选个日子,饭店那边也装修好了,我准备十二月十二号开业,陈悦把人也招齐了,除了你师娘,我还找了几个厨师。”

李小爱现在学了不少大菜的做法。

水平比冯神医也不差了。

大不了,让冯神医去坐镇几天。

别人说不动老爷子,易飞肯定能说动。

影视厅一切都是按苏越的方案装修的,这家伙在这方面确实在行。

罗勇跟他学了不少东西。

易飞说道:“影视厅这边好办,不用找啥日子,孙超我还没跟他说,想来没问题,回头再找个人,有两三个人就行了。”

影视厅又不是重要的事。

下周找个时间,把东西搬过去调好,直接开业就行了。

他心中除了孙超还有一个人选。

就是老段的儿子。

老段这人还是不错的,上次自己还从他的废品捡到一宝贝。

他儿子现在也没有工作。

也不想跟父亲搞收购站,总在街上混日子,早晚得出事。

老段现在是不缺钱了。

但也希望儿子有点事做。

如果他愿意的话,可以暂时去影视厅。

人手不够,让孙超随便招个人就行。

那家伙现在变得真不错。

呆在饺子馆几乎没出过门,谢奶奶了他工资,他都交给陈一凡。

陈一凡都给他存在了银行。

赵丽丽吃完饭叮嘱一下谢楠他们,四人就出发了。

她也不太担心,江晓寒还是非常靠谱的。

几个女孩也都听她的话。

学生嘛,学习好的就有话语权。

——————

从临东市去余家岭。

先走一段省道,走一半拐上国道。

下国道再走另一条省道。

顺着一条河边走上几公里,通过一个桥就到了。

全程七十多公里,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现在没高速,等修了高速,那就快多了。

余家岭在一个山坳里。

村子不大不小,大约有百十户人家,四五百人口。

交通算是比较便利,就象余春芳说的可以走大卡车。

车子下了桥,进入一段土路。

路两边是两片平地,上面种的应该是冬小麦。

看长势还不错。

余春芳说道:“这两边的平地是我们村主要的耕地,大约有五六百亩,村后和两边的平地都是在山坡上整出来的,非常零散。”

全村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靠这几百亩平地。

山坡上的地,种庄稼收成很低。

土质不好,又不能浇水,全靠天吃饭。

易飞隔着车窗看了一会,“赵总,余老师,这里附近都是山,平地不能联成大片,在这里发展蔬菜,不如全力发展食用菌的种植。”

这地方想大力推广蔬菜种植不现实。

平地太少。

山坡上的地,土质不行。

棚也不好搭。

赵秋城说道:“你看着办就行,食用菌的发展前景也不错。”

他觉得未来,食用菌比蔬菜有前途。

那东西可以大量出口,深加工的前景也好。

这里的山并不陡峭。

除了村后高山还长了不少的树,两边的山上基本是光秃秃的。

如果栽些果树或其它树木。

还可以在林下种植木耳等。

当然,也可以种植药材,山坡上种庄稼,显然收成并不太好。

余家岭的位置不错,交通还算便利,有山有水。

他们刚才过的那个桥有五十米长。

桥下的水也不少,这就有了种植蘑菇的基础。

种蘑菇没有水可不行。

如果做一些投资,五六年后,绝对会变个样。

——————

余春芳的家在村子中央。

村中那条主街道勉强可以过车。

村子前低后高,除了主街道是缓坡,两边全是台阶。

赵秋城把车停在一个用石头垒着院墙的院落前。

这就是余春芳的老家。

四人下了车,院门开着。

院子里两位老人,看着有六十多岁。

应该是余春芳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