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金榜题名(1 / 2)

十月初,秋叶飘零,稻谷泛金,发榜时间到了。淮安府城有二十人参加科考,只有十九位去看发榜。程顺义没有考完,不会被录取,当初同舟去赶考的五个人,这一次只剩下三位,一位连公子在安徽,自己独自前往江南贡院,顺义不去了。现在程顺利,赵正,齐天佑三位同窗好友去看榜。

三位对自己都比较有信心,却不知道别人考场表现如何,万一大家都表现优异,强中自有强中手,自己被比下去也未可知。所以,不敢轻言优秀,各自言语之间谨慎有加,绝口不提科考结果。一路上,三位谈天说地,吟诗作对,甚是快活。

到了江宁,三位在同一家客栈住下,晚间程顺利和赵正去逛秦淮河,齐天佑只在房间读书,偶尔去周边转悠转悠,贡院旁边,到处都是满满的文化遗迹。

原定于十月初二日发榜,夜里丑时,客栈里就有人进进出出,打着灯笼去看是否发榜。寅时,开门关门声更加频繁,有人大哭,有人大笑,赵正叫上程顺利一起来找齐天佑,去贡院看榜,三个人向客栈掌柜的买了两只灯笼,前往贡院而去。

天空没有月亮,星星稀稀拉拉地在天上眨眼睛,因为脚下的路比较陌生,三个人靠着两个灯笼要小心翼翼地行走,但是,他们却巴不得身上长出双飞翼来,马上飞到榜前,看个究竟。因为脚步快一点,齐天佑趔趄一下,差点摔倒,程顺利赶紧扶了一把,继续向前,三个人都很激动且忐忑不安。

来到放榜处,贡院的门洞开着,黑压压的都是人,上万人挤在贴有大红榜的墙面前,他们根本到不了近前。天是黑的,墙面上很暗,灯笼照到的地方,才能看到,灯笼照在墙面上,影影瞳瞳,气氛有点诡异。今年招了一千名举人,一千个名字在墙上,灯笼要上下来回移动多久才能看完榜单。

程顺利举着灯笼,刚朝人群里挤,就被人群挤出来了,来来回回,他精疲力尽。

赵正说:“你们俩个在这里待着,我来试试。”赵正学过功夫,练过武艺,他侧身挤进人缝里,奋力朝里挤。身边有人被挤出来,大叫,赵正不忍心把别人挤出来,还是放弃了,挤出人群,对他们说:“等天亮再来吧,实在是看不到,我毕竟是练过武的,这样努力挤进去,怕伤了别人,我自己也会斯文扫地,不如我们先回去吧。”

程顺利说:“我们不回去吧,在旁边转悠转悠,现在是寅时,卯时三刻基本上天就亮了。天亮了,在远处也能看到榜单。”

三个人就在秦淮河边走来走去,后来干脆沿着河边走一圈。河里的桨声已经停息,夜里讨生活的歌女们也已经熄了灯睡去了。偶尔有禁得住寒冷的秋虫有一声没一声,有气无力地叫着。没有桨搅动水,水静静地流淌,一切都显得安宁祥和。

三个人内心沸腾,都在设想中举后的场景,给家人带来的欢愉,给自己带来的荣誉。若跨上这个台阶,自己从此以后就前途无量了。举子是有资格当官的,虽然没有进士那么顺理成章。

赵正摸出从淮安带出来的一瓶酒,三个人你一口我一口,在秦淮河边上喝起来,没有酒碗,直接酒对着瓶口喝,三个人喝得热闹,却也心里不踏实。

终于东方露出了鱼肚白,天色放亮,三个人赶紧朝榜前跑,磕磕绊绊一路过来。

榜前还是那么多人,他们弃了灯笼,钻进人堆里,伸头看着,把榜单上的名字,一个个密密挨挨地过一遍,终于,赵正大叫起来,“我在,有我,中了,中了。”

“齐天佑,”程顺利看到了齐天佑的名字,他并没有当时就高呼,继续朝后面看,终于找到自己的名字,来来回回默念了三次,又仔细揉揉眼睛,看了又看,“程顺利,程顺利,程顺利”,确定无疑之后,他终于大叫起来:“齐天佑,有你的名字,在这里。”

齐天佑在金榜另外一边找自己的名字,听到叫声赶紧挤过来,稳了一下情绪,轻轻问:“有你的吗?”

“有,这一次,我们都有。”程顺利狂喜。指着齐天佑的名字和自己的名字说。

齐天佑把自己的名字来来回回看了几遍,还要再看一下,被程顺利拉出了人群,赵正也挤出来了,三个人有点疯癫,一改往日矜持风格,高声说笑,赵正说:“喝酒去!”

忽然,身边有人大哭,他们驻足回首,见到一位七旬老者,顿足大哭:“我考了一辈子,怎么老天不开眼,就是不能让我高中一次呀。”

他们动了恻隐之心,也庆幸自己能金榜高中。

接下来,三个人在江宁待了三日,对酒当歌,特别潇洒。因要着急回去报喜,不能在此久留,就回去了。回去的前一天晚上,三个人很激动地到贡院门前走一遍,三位高高兴兴地边走边看,忽然,赵正看到一个告示,旁边围了一圈人,跑过去一看,招呼程顺利和齐天佑一起过来,他们看到告示上赫然写着这样的内容:“连胜,安徽人士,因在此次科考中作弊,取消考试成绩,收监待审。”

三个人皆愕然,连公子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情!

正欲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