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准备赶考事宜(1 / 2)

今年是午年,午马,三年一次的会试在八月九日开始,淮安学子要去江南贡院参加会试。今年参加会试的有二十多名秀才,其中有赵正,成顺利,成顺义,齐天佑,等等。

考试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最重要的有两件事:第一,具保。第二,筹资费。

具保是为了杜绝作弊,防止冒籍。具保要求参加考试的秀才互相具保,也可以请有名望的人具保,以防有人作弊。具保可以防止冒名考试,替考。具保还可以防止冒籍考试。

当朝乡试,总录取名额有限,给各地的名额不均,都是朝廷根据各省教学情况额定招录人数。有的教学好的省份的考生会冒籍,跑到录取分数低的省份去考试,被录取之后,为官却是不分地域的。

尽管朝廷对科考严格规定,不许替考,不许冒籍,不许作弊,但是,仍然有人铤而走险。每次都会查出一些不合要求的考生。

要具保,今次考试不要求五人一组的互保,必须当地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写保书具保就可以。其他几位没有问题,盐商家的两位公子,成顺利,成顺义,找一位乡绅具保,请一位官员具保,都不费劲,因为家里的地位和关系在,老父亲的面子在。

赵正更是没有问题,河道总督一句话,不知道多少夫子乡绅抢着来写保书呢。

齐天佑就不一样了。他是个穷人,过去卖油条,做小生意贴补家用,穷得连盐都吃不起。近来境况略微好一点,被河道总督纳入自己麾下,治河取得一定成绩,把破屋换成了好一点的屋子,也穿得整齐一点了,可是,终归还是穷书生。他要请人作保,请谁呢?

夜里,他睡不好觉,想到了学堂里的先生,于是,第二天来找恩师商量对策。齐天佑是夫子的得意门生,寒门弟子用功勤奋的程度让夫子敬佩,且天佑知书达礼,夫子很喜欢他。

齐天佑祖籍属于赵州,不在淮安府,但是,他跟母亲落户在淮安已经多年,按照规定没有问题。

天佑去河督府供职已两载有余,平时忙于公干,很少再来学堂读书。今天来学堂,夫子自是高兴得很,知道天佑来意后,夫子坦言,自己多年前给人具保,受过别人的骗,被人连累差点坐牢,从此以后给自己立了规矩,永不替人具保。如今,自己不能破了规矩。夫子绞尽脑汁,想到了程会长,程会长在淮安地界属于望族大户,他出面一定可以解决问题。可是,他会同意吗?

晚上,齐天佑在床上翻来覆去一夜未眠。他不会去跟人周旋,不知道该怎么去跟程会长开口。当初来学堂读书,是程会长张口帮忙,才可以让自己免费读书。后来程会长一直资助自己,自己逢年过节确是忘不掉给程会长请安,每次都得到程会长更多的赏赐。自己一直过意不去,不想叨扰太多。眼下若不去麻烦程会长,自己就没有资格去赶考,怎么办呢?

第二天,齐天佑在程府门前转悠了半天,下不了决心敲门拜访,午时,艳阳高照,自己被七月初的太阳晒得发晕,还是不敢敲门,直到酉时,程会长坐在轿子里出门,齐天佑拜在轿子前,程会长问:“有事吗?”

齐天佑说:“没事,就来给老爷请安。”话刚出口,就后悔了。

“那有空来家坐坐。”程会长说着,挥挥手,让轿夫起轿向前,匆匆走了。

齐天佑站在原地发呆。

回到家里,母亲见到儿子失魂落魄的样子,知道他遇到了难题。齐李氏说:“有什么事情难倒我儿了?”

齐天佑说:“没有呀,母亲,我好着呢,没有事情让孩儿为难的。”

“儿子,娘看着你从小长大,你的心思逃不过为娘的眼睛。你一定遇到难题了。”齐李氏说。

于是,齐天佑把自己需要有声望的人具保,才能有资格参加乡试,自己求了夫子,夫子给他出主意,让他去找程会长帮忙具保的事情全部说了一遍。并且说,他今天在程府外转悠了好久,没有遇到程会长,准备明天再去。

齐李氏一下子就明白了儿子的难处:天佑一直受到程府的恩惠,却对程会长无以为报,一定是觉得不好意思再叨扰程会长了。儿子虽然家贫,却是个有骨气的男子汉。想到这里,齐李氏忽然就红了眼圈。她想,这个孩子也是命苦,原本出生望族,却命中有劫难,被人偷走卖了钱换了爹娘。自己原本也是殷实之家,只是丈夫发财心切,中了别人的道,致使自己家道中落,衰败下来,如今连生活都成了问题,连累孩子连吃顿饱饭都做不到。别人家的孩子锦衣玉食,书童伺候,自己家的孩子却是囊萤映雪,十分艰难。如果他还是成顺心,一直在程府没有被厨娘偷出来,没有经过那么多波折,这个孩子现在何苦需要这样艰难。他可能还是程府的四少爷,去参加会试,不一定几个书童鞍前马后伺候着呢,想到这里,很是内疚。

齐天佑看见母亲流泪,很是自责,他想,都是自己无能,惹得母亲担忧伤心。他暗中下决心,明天一定去找程会长帮忙,把自己需要赶考具保的事情跟程会长说清楚。想到这里,忙对母亲说:“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