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文楼聚餐(1 / 2)

文楼是一座两层小楼,是明末一位富商出资建的一座茶楼,专供文人墨客聚居清谈的场所。这里有上好的茶,最精美的点心,美酒佳酿,诗酒文章。来自各地的文人或专门来淮游览暂住、或过境逗留数日者,饱览淮安风光品尝此地风味美食,必于文楼聚会。因此,文楼的点心,茶酒有名,文楼的菜品更是甲淮安。

因了徐老爷家嬷嬷的提前招呼,有徐府女眷要来此用膳。文楼老板便把最里面一间膳房用屏风与外面隔开。里面的人看见听见外面的客人言谈相貌,从外面看不见里面的客人。嬷嬷和四姐妹坐定,手巾把子递上来,盥洗,净手,茶点上来,慢慢品用。

精致细瓷小盖碗,碧绿的茶尖载沉载浮,像是一朵朵绿色的花,在水中跳舞。小二奉上第一道冷菜,酱鹅掌,静姝吃素,不吃荤菜,但是,她并不反对大家吃。嬷嬷吩咐小二,大小姐信佛,吃斋,不吃荤。

静姝阻止了嬷嬷,静姝说:“信佛者,心中有佛便好,我这样拘谨,恐扫了大家的兴致,信佛者,更是不要强求别人的意向,你们吃肉,我吃肉边菜。”

听闻这么一说,小二下去了。一会儿,小二呈上来一盘炝蒲菜。

小二说:“老板吩咐:既然大小姐不吃荤,就给大小姐专门做一盘凉拌蒲菜,原本蒲菜要加虾米冷炝才提鲜,可是,虾米也是荤菜,所以,特去掉虾米,只加木耳,请小姐们慢用。”

静姝低声谢过。

接下来小二上了蟹黄汤包。

宝悦用鼻子嗅了嗅,轻轻尝一口,发觉包子馅心特别鲜美,心中疑惑,问:“现在不是食用螃蟹的季节,哪里来的蟹膏蟹油。”

小二把毛巾搭在肩膀上,微微低着头回答:“回大小姐的话,蟹黄是前一年入冬前螃蟹最肥时,取蟹黄、蟹肉用猪油熬制成蟹油膏,密闭贮存在小坛子里,放在冰窖里,待需要烹制时取出调制成包子馅心。”

宝悦称奇,都说螃蟹吃个新鲜,这么鲜美的蟹黄包子,居然是陈年的蟹做的。

环儿说:“文楼的软兜长鱼最出名。”

宝悦说:“什么叫长鱼?不就是黄鳝吗?因为身子长,所以,淮安人叫黄鳝为“长鱼”。春天的黄鳝最好不要吃。常言道,小暑黄鳝赛人参,到小暑以后才该享受黄鳝,那时的黄鳝最是滋补。春季也不吃鲫鱼,再毒不食三月鲫。”

宝悦说着,细细揣摩菜品的做法,环儿大快朵颐,玲珑在研究菜品的保健功效。

静姝慢慢享用她的专属菜品:素炒马兰头,凉拌荠菜,豌豆羹。

环儿舀了一勺子豌豆羹,尝了一口,说:“静姝大小姐,你怎么喜欢这苦哈哈的菜肴?豌豆苗清炒还行,素炒豌豆苗,清新爽口,可是,用豌豆苗做豌豆羹,没有猪油和鸡汤调味,怎么会好吃呢?苦死了!”

静姝说:“我怕我的菜不够吃,怕你这个小馋猫跟我抢,所以,我要让人给我做豌豆羹,苦入心经,治病防病,你不爱吃正好,我吃了好养生。”

大家都笑了,环儿想报复静姝一下,刚想取笑静姝。外面忽然传来嘈杂的声音。

有人叫道:“富察公子,请!”“赵公子,请!”

“王公子,幸会,幸会!”

隔着屏风,她们听到似乎很多人进来。

今天寒食节,汉人多半还承袭寒食节禁烟火的习俗,在家里多半不生火做饭。而满人入关之后,喜欢汉人文化和传统习俗,很多满人喜欢跟着汉人一起过各种节日,寒食节,满人家里也不生火做饭。但是,在酒肆茶楼就不顾忌那么多了。文人不拘小节,文人墨客一谈起诗书画,哪有不喝酒助兴的,喝酒岂能没有酒菜?

环儿从屏风的缝隙看出去,外面有三桌人,大概十几二十个人,都是各路公子、富家子弟,或间有外地来此采风的文人墨客。这里也有赵正和成顺利义、成顺义兄弟。

忽然,环儿眼前一亮,那个公子也在。于是转过身来,悄悄说:“扇子公子也在外间喝酒呢!”

静姝忙叫嬷嬷,责丫鬟把扇子还给公子。

玲珑赶紧制止:“这是什么场合?怎么可以让别人知道我等在这里用膳?再说了,人家公子被当众退了扇子岂不尴尬?私下尴尬不会结仇,大庭广众之下让人难堪,难免会引起仇怨,给日后的交往种下恶果。那个富察家也是八旗子弟,相互总要打交道,一团和气互相帮衬一下岂不更好,随便结仇让人记恨就不好了。”

静姝不吭声,众人点头称是。

只听外间传来对诗的声音:“诸位,我们今天以秦少游的《望海潮》为题,每人赋诗一首,就套用他的‘梅英疏淡,冰澌溶泄,东风暗换年华。……’如何?”

静姝她们侧耳听着,听到精彩处,从屏风的缝隙间看出去,看看是哪位公子多才,一餐饭不知不觉吃了很久。

忽然,有个人说:“诸位,我们是否可以对一副对子,学生曾经听说有这样一幅上联,至今无人对出下联,各位公子是否可以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