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父子相见不相识(1 / 2)

程贵祥会长今天早早起床,在院子里散步,打太极。大儿去做买卖了,二儿是个秀才,在家苦读圣贤书,三儿最近学业不错,程会长心情略微有些高兴。他想去学堂走走,看看孩子们课业情况,顺便看看学堂的汪先生有什么需求没有,以及乡邻子弟的学业进展如何。

程会长早上习惯了喝豆汁吃油条,外加一只水煮蛋。今天程会长突然想吃丝瓜汤泡茶馓,厨房里仆人送来了清香爽口的丝瓜汤,就着金黄细脆入口即化的麻油茶馓。茶馓在汤汁的浸泡下,清香加上浓香,水润加上酥脆,程会长吃着这样的早餐,身子有点飘飘然,通体舒泰。

这时候门外传来叫卖油条的声音,稚嫩的嗓音很是洪亮,底气很足。程会长心想,自己小的时候也是这么辛苦,后来做盐业生意,发达了。自己院子里的孩子们都有机会读书,求取功名,而门外叫卖油条的孩子,也是应该读书的年纪。想到这里,程会长叫下人出去多买点油条。下人愣在那里,觉得老爷好奇怪,明明已经吃完茶馓了。

程会长说:“今天家里早餐都吃油条,把外面叫卖油条的孩子叫住,把他的油条都买下来。”

“好的,老爷。”下人跑着出去追卖油条的孩子了。

今天存弟的油条卖得特别快,刚叫卖到程府门口,程府的佣人就叫住了他,还没有来得及跑完余下的两条街,油条一下子就卖完了。看看时辰还早,就跑回家劈柴。眼看着距离巳时还有半个时辰,存弟想,不能让夫子等我吧?人家照顾我,提携我,我应该早早去,以示我的诚意,于是,就往学堂去了。

母亲让他换上出客穿的衣服。穿上身才发现,长衫短了一截,平时好衣服舍不得穿,待穿上身时才发现,嫌小了。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个子像树苗一样,窜得太快,没办法。母亲使劲给他把衣服朝下拉了拉,还是不行,就这样随他去吧。

存弟站在学堂门口,伸头朝里面张望,学堂里面传来读书声。这时候,来了一个老爷模样的人,丝质长衫,绣着寿字的褐色马褂,清癯的面颊有点严肃,他看见衣衫寒酸的存弟,问:“小兄弟在这里干嘛?”

存弟躬身一揖:“老爷,小人在此等候先生,先生跟晚生有约。”

“咦,这不是卖油条的孩子吗?”下人惊奇地问。

“正是在下。”存弟说。

“卖油条怎么会跟先生有约,还是不要打扰子弟读书了,赶快离开吧。”下人驱赶存弟。

“不可,”程会长制止仆人,转而对存弟说:“既然跟先生有约,不妨进来,随我来吧。”

存弟恭顺地跟着程会长跨进学堂。

先生看见老爷,还有老爷后面的后生,赶紧宣布让弟子们温课,自己迎上来,走出学堂,去后面先生的卧室详谈。

待坐定,学堂杂役给程会长看茶。先生躬身一揖:“程会长,本人多有得罪。这位后生昨日此时在我学堂窗外听讲,随口答出其他学生回答不了的问题。本人感念于此生天资聪慧,家贫却不甘沉沦,敏而好学,是棵好苗。本人斗胆私自做主,想收他来读书。按照惯例,需要禀告知府大人,择日给此生出题考试,方可入学。但是,昨天老生小试了一下,该生饱读诗书,才思敏捷,颇有前途,所以,想先放他进来。待禀过大人和您之后,出题考他,现在没有正式来学堂之前,他的费用从老生账上扣除。

程会长伸手制止了先生,看着存弟,叹了口气。想起自己的四儿,如果四儿尚在人世,该是跟这个孩子一般大了。眼前的这个男娃儿,跟自己的其他几个孩子却是有一些相似之处,于是问:“府上哪里人?”

存弟低着头回答:“回老爷的话,父亲赵州人士,母亲山阳人,因了父亲想来河下做盐生意,中途船出了差错,家道中落,父亲也仙逝了。如今晚生跟家母相依为命,住在河下一间草棚,一家人的生计靠小可卖油条支撑。”

“家中还有何人?”程会长问。

“只有我们母子,别无他人。”存弟说。

“平时可有亲戚往来,接济你们?”

“禀告老爷,俗话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我们并无任何亲眷来往。”

“贵庚几何?”

“回老爷,小可己卯年冬月十二日辰时出生,今年十一岁。”

哦,老爷心想,这个孩子比自己的四儿早了整整半个月,自己的四儿是冬月二十七子时出生。

“有志向很好,到学堂来,要认真读书,学业必须要出色。待先生禀告了知府大人,先生会单独给你出题考试,如果课业出色,我们程府每年出钱资助贫而志坚的学生,你就可以得到学堂发给的粮钱了。不过闲暇时候,还要安排好令堂的生活用度,儒家讲究孝道。一边读书,一边干活,你要努力才是。”程会长对着存弟说。

继而转向先生说:“这个学生的费用先从程府支出,不需要扣除先生的薪水。”

先生躬身抱拳:“多谢老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