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徽班来淮安演出(1 / 2)

钦差大人来淮安,是淮安城的一件大事,官商层面一定要招待好,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皇上面前,钦差大臣说啥就是啥,他说不是,你是也不是,他说是,你不是也是,所以,官府很仔细小心,上上下下都小心谨慎伺候着冯大人。虽然平时常驻淮安的官员有一些级别很高的,例如,漕运总督正二品,从一品,河道总督正二品从一品,淮安知府正五品,榷关监督虽然四品,但是,具体任职的人都是皇上钦点,由皇上亲信、亲戚担任,每年从监督手里征来的帑银居于全国四大榷关税收之首,都是高官宠臣。但是,钦差就是钦差,要给皇上汇报所见所闻的,谁能得罪钦差大人呢?淮安又不是没钱,平时那些盐商们,赚了大把的银子,就不知道怎么花出去,才能花在刀口上。如今钦差来了,盐商们抢着出钱,有钱不愁买不到好吃好喝好玩的。程家最宠爱的小儿子被拐走了,这里秦妈犯了大错,可是,玉儿也有责任,是她陪着秦妈一起去带小少爷出去玩的,她怎么就那么巧,着急小解,把小少爷留给了秦妈,而秦妈抱走了小少爷。人呐,要是狠狠心,当初,不原谅秦妈,直接让她卷铺盖走人,倒也不会出这个事情,程会长想,我是妇人之仁,把一条蛇养在了程府,把我最心爱的儿子抱走了。程会长想责罚玉儿,可是,玉儿是钦差大臣养在自己府上的,自己怎么也不能责罚她,可谓打狗要看主人面。虽然心里一百个恨,但是,还要把玉儿收留在府里。

钦差大人来淮安,无非就是吃喝玩乐,除了吃美食,还要到处逛逛,找戏班来唱上几场戏。正好从扬州来了一个徽班叫惜春班的,惜春班是安徽“春台班”的一个分支,演员多半由童伶组成。惜春班在扬州演了些时日,无奈扬州多半是盐商自己家蓄养的戏班,惜春班不容易站住脚,希望来淮安打响名头。现驻扎在观音痷附近,程老板就把惜春班请了来。

惜春班童伶很多,孩子们唱的戏路子也很宽,昆曲,安徽本地戏曲,还有很多武戏。

童伶都是穷孩子出生,贫苦人家实在活不下去了,把孩子养到10岁时卖给班主,孩子要到20岁才能离开。卖身契上写明“在此期间,若有不测,各安天命,与班主无关”。

惜春班的孩子多半是被父母卖给戏班的,只有两个孩子是被班主收养来的。今天晚上演出的曲目有昆曲《西厢记》,还有一段武戏《花木兰》。第一幕唱完,众人喝彩。第二幕开始,孩子们精神抖擞,在台上翻筋斗,打旋,劈叉,整个舞台上生机勃勃,台下一片喝彩声。小演员表现特别好,这场戏获得满堂彩。

班主很高兴,他想,这下可以在淮安这个地方站住脚,不要到处奔波流浪了。班主年纪大了,整日里到处流浪,找生活,遭人白眼,不容易。大户人家,有钱人,虽然喜欢看戏,可是,没有看得起戏子的,戏子在社会上属于下九流。戏班若能在淮安河下一带待下来,稳定生活,也不需要再去外地打天下找场子了。班主一时高兴,想着日后的生活,可以相对稳定一阵子,不觉高兴了起来。

正演到高潮,接近尾声时,一个小姑娘连着翻了八个前空翻,就在落地的时候没站稳,一个趔趄,直接摔了下去,现场一片惊呼,一个大男孩一个侧空翻迅速挡到了女孩子的前面,救了场。其他的小演员继续演出,女孩子一个鲤鱼打挺,翻身起来,踉跄着退出去,大幕缓缓拉下。

吴名听说今晚有徽班演出,特地早早赶来看戏。一来他想通过看戏,能听到乡音,看到家乡来的人,以慰思乡之苦;二来跟人聊聊,戏班的人走南闯北,从他们这里也许可以得到关于弟弟妹妹的消息。他不愿放过任何可能找到弟弟妹妹的机会。

过去几次有安徽戏班来演出,他巴巴地向人家打听消息,最后都失望而归,可是,他并不气馁。今天他看到小姑娘在台上摔倒,很是揪心,心想着自己三妹妹如果活着,也该是这么大年纪。弟妹们不知死活,不知道活得怎么样,吴名正筹划着散场以后去后台看看,顺便打听一下他们的消息。

正在这时,有人拉了他一把,塞给他一张纸条。他拿着纸条到僻静处,对着光看到上面写着,大当家的邱奎找他,让他速速回去商议事情。他回头向舞台方向看了一眼,急匆匆离开戏场,去柳儿洼了。

演出结束,班主在拿鞭子抽打刚才摔倒的小姑娘,一个男孩子跪在地上,双膝在地上挪着,挡在班主的鞭子前面。班主劈头盖脸打在男孩身上,男孩护着小姑娘,被班主打着,一声不吭,女孩哭着求班主别打了。

班主边打边说:“我的台都被你们砸了,原本还想在淮安立足呢,现在倒好,第一场就给我摔倒了,我惜春班还有何脸面在这里待着,都是你们,都怪你们。”

福春带着青儿和雍儿一起看戏,看到小姑娘摔倒了,雍儿很是难过。戏散场了,雍儿就是不肯回家,要母亲带她去后台看看那个小姐姐摔得重不重,福春怎么劝也劝不走。

福春只好带着雍儿去后台,走到后面,雍儿正好看到班主在打那个小姑娘。她吓得捂住自己的眼睛。她央求福春去救小姑娘,福春拉着她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