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开蒙读经(1 / 3)

忙碌的日子好打发,自从雍儿来到这个院子里,福春觉得时光过得好快。日子有了盼头,她一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雍儿天资聪颖,乖巧可人。转眼已经六岁了,该到了开蒙的时候,该让孩子先读什么呢?福春有点犯愁。

河下街上,有三个学堂,还有私塾,先后出过进士、秀才无数,前朝出过状元。

赵府有两个宅院,福春的哥哥们住在福兴府,赵志贞家兄弟两个住在福旺府。福兴府有三个男孩子,福春大哥家两个男孩,二哥家一子。福旺府有三个男孩,三个女孩,加上姬雍儿,总共四个女孩。赵志贞弟弟赵志鸿家两个儿子都比赵正大,所以,大家叫赵正三公子。福兴府和福旺府相隔一射之地。

福旺府四个女孩,三个男孩,三个男孩都去学堂读书,女孩子们还没有确定是否读书。四个女孩是老大云倩,比雍儿大两岁,老二是二太太虞氏所生,叫宝悦,比雍儿小一岁半,环儿是弟弟赵志鸿家的女儿,比宝悦大半岁。环儿母亲是满人,舅舅是皇亲。赵家是汉军旗,祖上很得皇家恩典。

河下街上虽然有三家学堂,那都不是给女孩子读书用的。前几天福春去老太太堂上请安,老太太说:“别给女孩子多读书,给雍儿多学点女红,读读《女儿经》,学会做好女人的本分就好。”

福春满口答应,一路上心里却嘀咕开了,女孩子不读书怎么行?她觉得女子不是自己一味地贤惠忍让就能把日子过好。当初,自己怀着怎样美好的愿望,把一切都寄托在丈夫身上,在丈夫病入膏肓的时候嫁过去,够委屈,够贤惠了,可是,自己的日子过得多么无奈。走到哪里都被别人另眼相看,大家认为自己是不吉利的,寡妇的招牌生生地刻在她的身上,生活一下子陷入了困境。女子贤不贤惠很重要,但是,通过读书,明白事理,不被人骗了才是正事。

老太太说的话,福春不好反对,她想府里主事的是太太,赵志贞的大太太,王兰英王夫人,自己不如去找夫人商量一下。

福春吃完早饭,携了雍儿来到馨香园——太太的住处,看到太太正在屋里算账。浅紫色团花缎子上衣,翠色织锦撒裙,珍珠耳坠,粉面含笑,慈祥中透着干练威严。太太把福春让进屋,让丫头香莲看茶。香莲沏茶进来,雍儿拜见了舅母,藕荷色的缎子衣裙越发衬托小脸粉团团的。两个大眼睛亮晶晶的,对哪里都好奇,东瞅瞅西瞅瞅。正巧三少爷由丫鬟领着在院子里玩,太太便叫雍儿跟三少爷一起玩耍。平时虽然在一个大家庭里,两个孩子却不常见面。

两个小人儿叽叽喳喳在聊天,三少爷用一根筷子在土里挖着什么,雍儿眨巴着大眼睛说:“正儿少爷,你在干什么?”

三少爷正儿说:“我在找几留。”

雍儿说:“几留是什么?”

“几留就是蝉儿,小时候在地洞里生活,长大了爬到树上脱壳,脱了壳就飞起来了。还会在树上唱歌,知了知了的。”

雍儿说:“正儿少爷知道的真多。带我一起找几留吧?”

正儿说:“好吧,那你要听我话。”

雍儿认真地点点头。

孩子们在院子里面玩耍,两个丫鬟在旁边照看着。

屋里,太太跟福春说着体己话。

太太说:“姑奶奶,雍儿这个孩子,不闹人吧,你辛苦了。”

福春说:“哪里的话,托太太的福,孩子很乖巧,很懂事,我呀,现在就指着她过日子了,是我的心肝宝贝呢。”

太太说:“女孩子终究是女孩子,以后出嫁了,你还是要独自过。要不再领个男娃,将来也好有个依托。或者,有合适的人家,你还年轻,嫁个好人家,也许能自己有个一男半女的,岂不更好!”

福春红了脸,说:“不了,我也不想太多,能够把雍儿养大就不错了。太太,说到这儿,我有个不情之请,雍儿虽是女孩,我想当做男孩养。眼看着她六岁生日已经过了,现在该是考虑开蒙读书的时候了。女孩子不合适去私塾学堂,不如请个先生来家里教吧。”

太太说:“请个先生倒是没问题。只是你屋里都是女人,一个男人进进出出你的院子总归不合规矩。我也请示过老爷,家里孩子不算多,要不府里办个私塾,男娃女娃一起读书,正儿跟雍儿同岁,一起开蒙,先读读经,也是极好的。”

福春沉吟片刻说:“太太说的也是,只要对孩子读书有利的,不管是学堂还是私塾,我都没有意见,但望老爷允了,就好了。”

两个人聊了半个时辰,有下人来报去乡下查看青苗的情况。家里在城外有几百亩田地,租给农人去种了。这个季节快要麦收了,太太让下人去乡下看看庄稼长势。福春知道太太是当家人,事务繁忙,不能叨扰太久,于是告辞出来。夫人也不多挽留,着下人送至院外。福春携了雍儿,带了丫鬟离开,回自己的倚梅园。

日近午时,厨娘过来问福春,大厨房送来的鲫鱼,炖汤还是红烧?

福春说:“炖汤吧,雍儿前些日子伤风,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