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盛会!(1 / 4)

一行人看着假的宝钞,再度商量了片刻。

最后,还是由胡惟庸终于敲定四个字——

顺其自然!

……

顺其自然。

这四个字很怪,可以理解什么都不用管,静待其发展就好。

但也可理解,迫于现实的无奈。

比如,苏闲现在就很无奈。

他看着面前的青霉,最后的步骤他其实记得很清楚。

比如,最好的器皿,应该是透明纯净的玻璃杯,这样一来,倒菜油的时候,可以清晰的看到,油和青霉培养液的分离状态,然后还要用工具,将上面的那一层油污给吸取出来。

可陶罐,苏闲根本看不到,最后还是在大本堂,看到他们那堆着的“玩具”中有个透明的水晶琉璃杯,他这才有了工具。

再度尝试了一次。

只留下纯净的那一部分。

而留下的部分,则需要用“活性炭”来吸附。

活性炭倒是很好制作,将木柴完全炭化,等到没有烟雾的时候就差不多了,然后清洗干净,将木炭磨粉风干,很快收工。

但接下来就很麻烦了,因为要酸碱平衡、过滤提纯……

一系列操作后,苏闲失败了好些次。

幸亏他最初的样品够多,再加上他回到家就没日没夜的鼓捣这些,看的吴秀都一头雾水,

不过自家孩子还好,马上近年关,外面的那些孩子玩闹的时候,把人家的窗户纸都给捅破了,还有烧人家柴火跺的……

吴秀也就心平气和。

连苏闲让她去买那种烈度酒,说是过年的时候给父亲喝,她想想也是,很快去买。

谁知买回来不久,家里面就跟酒坛子打破了一样,到处都是酒曲的香味……

忙活了不知道多久,这段时间,苏闲连大本堂都上的兴致缺缺。

不过……天道酬勤!

终于,在十二月中旬的这一天,苏闲看着水晶杯里,那么一丢丢的溶液,不出意外的话,这应该就是简单的青霉素溶液了。

但苏闲看到,也不敢用。

按照道理来说,这时候应该有个显微镜什么的,做一下能不能驱散一些“细菌”的试验。

然而,没有这些,那就得需要实验用物了。

想什么来什么,已经到了十二月份中旬,距离年关也就是一转眼的事情,恰好就在这时候。苏贵渊领旨进宫,回来的时候,就说领到了赏赐。

作为宝钞司提举,圣上特许其也要参与此次年关的盛会,并且还赏赐了两只羊。

据说是专门从吐蕃,千里迢迢随着它们那些同伴而来,而驱赶他们的,正是此次对大明使者不敬的吐蕃诸国的领袖。说是国,但那都是雅称,毕竟那个地方,一个部落一个城,都可以自称国。

而随之而来的,还有乌斯藏都司、以及吐蕃诸国给大明皇帝陛下准备的礼物!

朱元璋哈哈大笑,说自己也要体验一下昔日唐太宗的感觉,让他们也在年关的时候,跳舞助兴!

而苏贵渊被叫去,就是因为,朱元璋要赏赐这些人“宝钞”。需要他这几日准备一些品相良好的“大明宝钞”。

毕竟钱庄之事,要让他们带回去宣扬!

这是大明皇帝赏赐给他们的礼物,以后可以用他们,在大明的边境重镇中,购买我大明的特产。

丝绸、瓷器、茶叶、甚至只有官商才能交易的盐……一切应有尽有。

苏贵渊回到家,将这些简单的说了几句,却并没有想象之中的欢庆,反而愁眉苦脸。

苏闲本来想问,但苏贵渊饭没吃上几口,就被人紧追着家里叫走,他面色严肃的匆匆离去。类似这种场景苏闲自己倒是也见过好几次,他这时候也忙着自己的事情,没太在意。

话说自从“斩首张观策等人”之后,宝钞提举司也迎来了大清洗,趁着机会,苏贵渊这位两次险死还生的提举,反倒真正站稳了脚跟。

毕竟在此刻而言,大家都不是傻子,从陛下的态度都能看出来,其显然就是陛下“宏图大略”计划之中的一份子,可谓简在帝心。

当然,外界被传言最多的,还是苏闲这个进入大本堂的神秘麒麟子。

外界很多人都只是听闻,并没真正产生过交集。

而此次的年关盛会,陛下亲自要为洪武十一年“展望未来”!

届时,既是陛下与民同乐,为西征吐蕃将士们的庆功宴,也是诸臣带着自己的妻儿,前去参与的“家常宴”!

其意义……对于许多在京官员来说,能参与其中,几乎已经是一种认可。而对已经参与其中,且有着秘密消息渠道的的人而言,大部分的注意力,却都早早的聚焦在苏闲身上。

毕竟,这段时间空印、宝钞的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能让陛下的态度前后一百八十度大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