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1章 程老师,不好了出事了!(1 / 2)

礼篮生意结束后,程思宁和老杨商议了一番,让杨庆昌把库存的品相没那么好的礼篮年货清点了一下,分发给村民,当成福利。

然后程思宁又催促着杨纤美,让她把账目算出来。

让程思宁感到失望的是,杨纤美在算账的时候频频出错……

账目一直乱得很,后来还是程思宁带着村里的年轻媳妇阿凤、阿花她们一起帮着杨纤美清算,才总算是把账目算得清清楚楚。

虽然这算账的过程,让人不是很愉快。

但结果却是让全村人感到高兴的。

因为光这次礼篮订单,就让村民合作社这个新成立不久的集体挣下了二万余元的利润!

再回想起程思宁来到村里的这一年来,水井村人从穷到吃不上白米饭、衣不蔽体,变成现在大家一天三顿都能吃够白米饭,人均至少有三四套换洗的衣裳,还识字了……

以及,现在村里还有了蔬菜大棚、鸭圈、海虾海鱼养殖中心……

未来还会有其他的科研团队入驻!

全村男女老少高兴得整天笑到合不拢嘴。

而在程思宁的领导下,谈春榕在省城找到了温室大棚的生产厂家。

在这个时代,国产工业线并不发达。

温室大棚生产厂家甚至配不齐配件……

没关系,程思宁非常愿意扶持国产厂家。

她让谈春榕陪同对方的业务员来村里实地考察她和邵湘的大棚,甚至还送给对方一些大棚的装配备品的样本。

对方很感激,也这桩生意也很上心。

几个业务员立刻拿着样本天南海北的到处找……

半个月以后,终于传回了好消息!

部分比较难搞的配件,最终都能用国产的其他材料代替。

只是现在临近年关,供应商产能配备不上,订单排到了年后去。

程思宁非常大度,同意了大棚厂的交易条件。

于是,在程思宁的首肯下,杨庆昌与大棚厂签订下水井村村民合作社的第一次采购订单。

双方约定,水井村先付10%的订金,来年三月,大棚厂必须为水井村建造好完整的蔬菜生产大棚,验收成功之日,就是尾款的结清之时。

订金给出去以后,程思宁与对方的大棚厂全都齐齐松了口气。

而这一边,程思宁刚刚才忙完大棚厂的事……

村里去赶集的妇女们就带回来一件非常不好的消息。

“程老师,我们今天去镇上的时候,看到有人在卖年货礼篮!还打着我们水井村的名号呢!”

“那些人卖的礼篮,一看就是……质量很差的!篮子都是旧的,篮子里的年货质量也不好!蚝干很小的,有些还发了霉!西红柿大的大、小的小,还有青皮的、被虫子咬了的……”

“关键他们还卖得很贵!我们十七块一个的小礼篮,他们自己配的礼篮没我们的大、质量没我们的好,还卖二十块一个呢!”

“程老师,我们要怎么办啊?”妇女们焦急地议论了起来。

这个么,目前还真的无解。

毕竟这还是个刚刚才改革开放的混沌世界。

大家眼界还比较窄,只会瞎跟风,什么挣钱就一窝蜂的都去干,直到最后发展到打价格战、恶意竞争了,后进场的人赔了钱,“新兴”行业败落为止。

程思宁只能安慰大家,“手长在别人身上,他们想要模仿我们,我们没办法……”

“不过,大家可以多让外头的人知道,我们水井村的正宗年货篮子是怎么样的。”

“还记得吗?咱们在竹篮的提手上烙了‘水井记’三个字的。”

“还有咱们用来包蚝干、包咸鱼干的黄纸上,也印了‘水井记’的字样。”

“但凡没有那些记号,那就不是我们水井村出产的正宗年货礼篮!”

“这些天大家可以多串串门,让外头的人知道就好了。”程思宁说道。

妇女们这才转忧为喜,又纷纷说道:

“说的也是!我嫁到水井村三年了,因为家里太穷,出嫁三年都没好意思回娘家去走亲戚……不如过几天我收拾收拾,回娘家看看我阿爸阿妈,也去看看我侄儿去!”

“是啊是啊,我也想回娘家走走亲戚!”

“打扮得靓一点啊!别给我们水井村丢脸!”

“哎呀知道了!我之所以说过几天回去……就是因为还得把家里的两块布裁剪好,给我阿光和阿耀各做一身新衣裳嘛!”

“还要再带个正宗的水井村年货礼篮回去!让他们见见世面!”

就这样,妇女们又高兴了起来。

话题变成了“怎么用花布给男孩做衣裳”、“给女孩子做什么样式的衣裳才显得洋气”、“我家的花布都是一个样子能不能和你们谁换一下”和“到底要带什么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