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水井村的基础设施搞得还不错(1 / 2)

按照程思宁事先的安排,今天她会直接去水井村,然后让驻守在水井村的徐长春去太平村,再让谢伟和张家亮回北京去。

程思宁和小豹子骑了两三小时的自行车,才到了水井村所在的山脚下。

母子俩分吃了从基地食堂买来的馒头包子,又轮流灌了几口凉白开,休息了好一会儿才推着自行车上了山。

小豹子在一旁嘀嘀咕咕,“妈!以后咱们想办法把这路修一修吧!”

程思宁深以为然。

不得不说,这一路行来,由于母子俩各骑了一辆自行车,确实没有以前辛苦。

但水井村是在半山腰处,想去村里还得需要把笨重的自行车推上山。

山间全是石子路,坎坷崎岖还带着陡坡。

母子俩休息了好几次,差不多花了快一小时,总算把车给推进了村里。

水井村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们也没有吃午饭的习惯。

这会儿是大中午的,村里也没几个人。

所以程思宁母子俩进村的动静,很快惊动了徐长春。

徐长春赶紧过来接应。

这两天程思宁不在,但之前她联系好的合作部门上山来装太阳能板蓄电池了。

——水井村不通水电,但科研站是需要用电的。

可水井村地处偏远,国家战略意义上的通水通电政策还没进行到这儿来。

程思宁只能靠太阳能板蓄电池来暂时解决这个问题。

听说太阳能电池版已经装好了,而且已经通电了……

程思宁很高兴。

有电和没电的区别,哪怕只是因为一盏电灯,也能直接提升人的幸福感。

程思宁和小豹子先跟着徐长春去看了太阳能电池版。

实验大棚朝南的一边装了二十块;

科研小楼的南边也装了二十块;

另外,大礼堂那儿装了四块。

徐长春指着大礼堂顶棚旁边的四块电话,对程思宁说道:“……昨天装电池版的同志过来,看到这村里的景况也是被吓一跳。”

“他们背着村里人,偷偷跟我说,从没见过这么穷的地方……”

“其中一个同志还哭了,说早知这样他就多带点钱过来,捐给这村里也好。”

“我跟他们说,要是情况允许,最好在大礼堂这儿再装几块电池。”

“这样的话,晚上我们就能亮灯,给村里的老乡们开设扫盲课堂。”

“他们说,确实有多带了一些材料过来,但那是为了防止我们这边儿的不良品才配备的……”

“后来,他们就给装上了!”

“一共四块!两块备品,一块是他们自己的测试样品,还有一块原本是装在他们的运输车上的,也被他们拆了下来装这儿了……”

说着,徐长春高兴地说道:“老师你是不知道,昨晚上大礼堂里就亮了灯!”

“这村里啊,见过电灯的人可不多。”

“昨晚我把灯开了……”

“那瓦数也不是很高,灯也不是很亮……”

“整个村里的所有老乡们全都来了!”

“他们——”

徐长春突然哽咽了起来,“灯一亮!他们全都欢呼了起来!!!”

“讲得不好听一点,这个村里的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太穷了,而且穷太久了……完全看不到希望似的,平时他们看上去——特别像行尸走肉!脸上没有表情,眼神都聚不了焦的……”

“结果昨天啊,我头一回看到他们笑,头一回看到四五十的大爷大妈们跳舞!”

闻言,程思宁也红了眼圈儿。

徐长春哭着说道:“老师,我真的……”

“其实在过去,我对您……也有一点点的不理解。”

“觉得做实验嘛,在哪儿不能做?为什么非要来这么穷的地方?”

“这不是加大了咱们做项目的难度吗?”

“可我昨晚……一夜没睡。”

“我突然就觉得,如果能让根本不会笑的人笑,如果能让一辈子没吃饱过饭的人吃到肚皮圆滚,如果让从没穿过鞋的孩子们想穿皮鞋穿皮鞋、想穿跑鞋穿跑鞋……”

“好像是件特别幸福的事!”说到后来,徐长春已经泣不成声了。

程思宁拍了拍学生的肩膀,说道:“你能这样想,老师很开心。”

徐长春点点头。

接下来,徐长春又带着程思宁去了科研小楼。

昨天来村里施工的,还不止装太阳能电池版的工程队。

还有来自军事基地里的工兵们。

他们是过来巡视后期工作的,见水泥糊的墙体、地面全都干透了,他们就把玻璃窗、门框门板门锁全都装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