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我不怕累,我怕捱饿!(1 / 2)

第二天下午,佟思雅被谭叔叫了去。

到了生产队办公室以后,佟思雅这才知道,原来谭叔天还没亮就下了山,去镇上请来了技术,两人火急火燎地回来了。

技术员一看病苗,当即确定:禾苗确实患上了白叶枯病!

但技术员提出的建议是:拔除所有目测已经患上白叶枯病的稻穗!因为白叶枯是细菌感染,具有传染性。

也就是说,但凡一亩地里发现一株病苗,那么整一亩地里的稻穗都不能要了。

对于谭叔来说,这无异于晴天霹雳!

他立刻组织人手,吩咐大家巡查了方岭村里所有的稻田。

得到的结果是,全村人辛苦种下的庄稼里,有三分之二都出现了病苗!

大家提出了两种意见:

技术员坚持要求拔苗消毒,做好阻断与土地修复工作,才能让土地恢复活力与健康,来年种植无病壮苗。

村里人坚持拔掉病苗,剩下的让继续生长。

要知道,如今稻穗已经开始灌浆,再过两个月就能收获了啊!

大家各有各的立场,互不相让。

对峙中,谭叔想起这白叶枯病还是佟思雅发现的,便让人喊了她过来。

佟思雅一过来,就看到村里好多人都眼红红的,有些婶子嫂子们已经小小声哭了起来。

镇上来的技术员正在苦口婆心地劝谭叔:

“……这些病苗不能留,绝对不能留!”

“白叶枯具有传染性,当地里出现一株病苗的时候,其实整一片地已经全都感染了!”

“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拔苗,然后放掉被细菌感染的水,用药水来消毒土地,然后再翻晒……”

“我知道这么做,损失会很大,大家白辛苦一整年。可如果不这么做,这土地明年也种不了庄稼啊!”

“大队长,乡亲们舍不得这即将成熟的谷子,可你得当机立断!”

“眼光要放远啊!”

谭叔憔悴得不行。

一方面,他和乡亲们一样,亲手照顾这些禾苗,眼看着马上就要收获了,结果现在说要拔苗?这不跟杀他孩子一样嘛!

另一方面,他做为生产队大队长,也很清楚科技的力量。知道技术员的话虽然很无情,但眼光确实要放远……否则,明年、后年怎么办?

这时,谭叔见到了佟思雅,不由得眼睛一亮,说道:“思雅啊,你来说说,现在咱们要怎么办才好?”

佟思雅想了想,说道:“咱们分头行事,怎么样?”

谭叔立刻问道:“怎么个分头行事法?”

佟思雅说道:“这一头,咱们安排人手来对付病苗田。”

“人工摘除已经感染的病苗,然后放掉含有传染性细菌的水,引入新的活水。”

“白叶枯这种病,会导致秧苗早死,会令已经结穗灌浆的谷粒干瘪……但不会绝产。”

“也就是说,咱们尽全力至少能保住三分之一的收成。”

“等到收获以后,再严格仔细地按照上级的要求来给土地消毒……”

“有了三分之一的收成,咱们再向上级申请今年免缴粮……”

“今年咱们吃不饱了,但不至于饿死人!”

众人听了,连连点头。

但也有人提出了疑问,“这是哪儿来的规定啊?上级真会免除我们今年的缴粮吗?”

佟思雅好脾气地答道:“这就得靠谭叔出力,想办法把咱们的情况汇报上去了。”

村民们的视线齐齐汇聚在谭叔面上。

谭叔点头:“这是我的份内事,我肯定会亲自去县城向领导汇报——”

“思雅啊,刚你说,咱们分头行事,那另一头呢?”

佟思雅又道:“另一头呢咱们抓紧时间开荒,马上种植杂交实验晚稻!”

此言一出,众人安静了下来,全都一脸的茫然。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信息也不发达。

大家都不知道什么是实验稻,杂交稻。

佟思雅看向了那位三十多岁、戴着厚重眼镜的技术员,问道:“技术员同志,咱们技术站里,应该有杂交水稻晚稻的种植计划了吧?”

技术员一脸的惊讶,“小同志,你……你怎么知道杂交实验晚稻的?”

佟思雅当然知道。

袁老从六零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六七年开始试培育,六八年收获近八百株秧苗,然后开始在实验田里种植;到七一年第一次改良,七三年宣告种植成功。

而今年是一九七二年。

这是大环境。

而佟思雅和靳野去九峰山旅游的时候,就认识了一对三十岁左右的夫妇。

男的姓庄,是隔壁县城的农业局工作人员。

庄大哥在闲聊的时候,就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