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又开始搞幺蛾子(1 / 2)

六月似火。

但更火的是青州的小龙虾。

随着月末的临近,继清江油焖大虾四家新店开业之后,陆陆续续的,青州城里又多开了几家小龙虾店。

清河油焖大虾。

很多人的关注点都在油焖大虾,忽略了前面的名字是清江还是清河。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清江油焖大虾和清河油焖大虾无论是名字,还是装修风格,甚至是菜品,都是大同小异,几乎没有多少区别。

这些店分布在青州城的五个区里,让想吃小龙虾的人们更加方便了。

方便,也是带动消费的因素之一。

曾静等十个加盟商,每家店的生意都非常火爆。

其中更有几家,因为幕后老板的关系硬,人脉广,生意甚至比清江油焖大虾单店的生意更好。

王平现在又成了小龙虾贩子。

他除了在江湾和陈家沟收的小龙虾是3毛钱一斤之外,又开发了堂山、青龙山、万寨、七里坪等地方收小龙虾。

每个地方,他都找一个合作伙伴,他2毛5一斤收,卖给加盟商的价格全是3毛5一斤。

加盟商虽然都知道王平赚了差价,也还是愿意找他买。

一是知道他是清河油焖大虾的股东,二也是因为实际原因,王平有车,拖小龙虾方便。

他们自己去乡下收的话,运输是一个大问题。

现在,江湾和陈家沟的小龙虾一天要收一万多斤,其他村一天也有几千斤。

江湾的上百户人,家家一天能抓百把斤小龙虾卖。

自家的水田里不够抓,就去溪里,泥洼地里抓。

很多家庭都是大人小孩齐上阵,可以说人人忙着抓小龙虾。

江晓明抓虾的时候,遇到陈远昌。

“老陈,你屋里头今天卖了多少?”

“不多!我们只有两个人抓,一百斤不到。”

“那也可以哒,二三十块稳稳当当的。”

“比不得你,你们一家老小四个人抓,差不多能搞百把块吧?”

“哪有那么多,今天才卖了72块钱。”

陈远昌羡慕的说道:“像你这样,两年就成了万元户。”

江晓明叹气道:“这个势头是好,可惜小龙虾只能抓到十月份,不然我家今年就能成万元户。”

陈远昌道:“听说王平在万寨和堂山,好几个地方都在收小龙虾。”

江晓明道:“晓白哥现在小龙虾的量用的大,我们江湾抓的不够了。”

顿了顿道:“你晓不晓得,王平在别的地方都是收的2毛5一斤,就我们湾里是3毛一斤。”

“晓得,这是晓白惦念着乡里乡亲的情分,我懂的。”

“……”

类似的谈白,在江湾随处可见。

现在,江湾几乎所有人都念着江晓白的好。

当然也有人苦闷。

刘诗国和朱艳萍两口子,每天看见乡亲们都抓小龙虾卖,一天收入几十块钱,看得他们心里痒痒的。

“你一天窝在屋里不出门,也不晓得去抓点小龙虾!”朱艳萍看见刘诗国又在喝闷酒,心里烦躁,忍不住说道。

刘诗国闷头喝酒,不想搭理她。

朱艳萍更火:“喝喝喝,早晚喝死你。”

骂完后摔门而去,在场坝里看见刘诗明,朱艳萍走过去撺掇道:“诗明,你一天闲到起,不如去抓点小龙虾卖。”

刘诗明直摆脑壳,“我不去!”

朱艳萍道:“抓小龙虾一天可以卖几十块,你为什么不去?”

刘诗明道:“之前把江晓白都得罪了,我才不去舔他的沟子。”

他虽然憨厚,也还是要脸面,不肯低头。

朱艳萍难得的露出笑容,温言劝道:“诗明你糊涂啊,收小龙虾的又不是江晓白,天天开车子来的那个人是城里的,好像姓王。”

刘诗明道:“他还不是给江晓白收的。”

朱艳萍摆手道:“听说他收的小龙虾也卖给其他人,城里那么多人,又不止江晓白一个人会做小龙虾。”

其实,她根本不了解情况,只是信口开河。

刘诗明听了,却是眼睛一亮。

自己只是得罪了江晓白,又没得罪姓王的,凭什么不能抓小龙虾了卖?

一天天看别家都抓了卖,每天数钱数到手软,他也想啊。

“嫂子,你说的是真的?”

“我是你嫂子,我还忽悠你不成!”朱艳萍非常肯定的说道。

“那……我去试哈。”

刘诗明憨憨的笑了笑,回屋里拿了一个水桶,往自家的水田里跑去。

几个小时后,刘诗明就抓了三四十斤小龙虾。

听到小货车的喇叭声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