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水(1 / 2)

大明群英传 紫飞鱼 1097 字 4个月前

龙卫的编制有些奇怪,想法更奇怪,比龙跃还要奇怪。

您永远也想象不出来,这些老百姓一旦思维发散起来是多么可怕。

不是说老百姓没文化,越是读书读的多的人,大多被禁锢住了,越发的的死脑筋。

龙卫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

他们茶余饭后必然要数说一顿教主的铜臭风。

什么都要花钱,什么都要用金钱衡量。

连感情,都要问问值多少钱。

而龙跃也是一直大行其道,充耳不闻。

最可气的是,那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在龙跃这里,只允许对死人膜拜。

如此不尊重人才的行为,实在是可恨。

可恨是可恨,时间一长,他们也便活成了那副充满铜臭的可恨嘴脸。

最常挂在嘴边的就是:“连教主的话我都当成狗屎,少在老子面前耍威风。”

这个话是有现实根据的。

普通士兵是没有多少粮饷的,最多饿不死。

若是想领到粮饷也不需要努力工作,只需要及格就好,多一分都舍不得给龙跃费劲。

而当上小队长,中队长,大队长,这偷懒的官衔一点都不威武,粮饷确是指数级增长。

显然,升级的办法并不是努力工作,要不这些老百姓怎么会多一分都不舍得给龙跃。

小队长比较容易,你拉几个人凑够一个小队,他们推举你,那么恭喜你,去登记领赏吧。

这是最简单的一条路线。

当然你也别想给龙跃卡bug,资深网游患者,课都不上,挂了三年科,一般人还真糊弄不过他。

中队长、大队长、百户、千户要有很多其他要求,就没有那么简单了。

要是不通人情世故那些人怎么办呢,比如李十珍。

他们有他们的赛道。

把方案提给商队,他们会评估,10万字不够,就20万字,20万字不够就30万字,还没发现弄到几百万字没写崩还不过的。

然后就参与到实际项目中,跟着分成就行了。

而那些普通人怎么办,没有领导天赋,也没有研究天赋,但是我认真,努力。

有一条道路也适合您,当教书先生,随便找一个赛道,一顿三餐饿一顿,拿出三分之一交学费,学废了就可以出来教学生了。

也有那教的好的,还有些经商头脑,不满足于现状,开始业余写方案,商队还通过了,开始搭建培训体系。

后来商队的其他审核人又通过了一个类似方案,开始有了竞争。

他们谁输谁赢龙跃并不关心。

反正商队有他控制,只要你们不乱搞,随便吧,爱咋咋地。

这里面龙跃最不推荐的就是学废之后一直干活不走他设计的几个赛道的。

又累还又军饷少,龙跃不明白,为什么这类人反而最多。

老百姓们骂的最凶的就是龙跃的铜臭教育。

学个啥都得花昂贵学费。

以前旧元大都还有些公开免费的书院,到了龙跃这边,学个三字经都得花钱。

龙跃想的是,普及义务教育得花多少钱,还搞不搞转基因,第四次工业革命,都滚蛋!

然而越是这样,含辛茹苦的父母们越是勒紧了裤腰带,也要让孩子有个一技之长!

随着物质基础的丰富,文化也开始丰富起来。

原来一直不通过的戏剧、茶馆方案,甚至面向百姓的报刊,龙跃视之为新媒体行业的方案也开始通过审核。

有些行业渐渐无人学了,也就慢慢消失了。

龙跃觉得这个不行,一些需要传承的文化他拨了资金扶持。

洛阳、汴梁一带自然是越来越繁荣,可是那些燕赵、关外地区就不那么理想了。

龙跃为此伤透了脑筋。

这天,张玉兴奋的拿来一份方案,是一个叫张居正的书生提出来的。

具体情况龙跃记不得了,方正提了十多条,而且还有一些地区商队已经实践过了,切实可行!

原本张居正在燕国老家被视为不务正业,老人们都说他:“你老老实实考个官家文书,哪行哪业都行,老大不小了,赶紧去工作不行吗?”

张居正掏出十几张文书:“我有,我在写方案。”

老人们大怒:“这都是那些京城、汴梁的大学士们干的,你一个小地方的穷书生瞎琢磨什么,人家那都是几代人的积累。”

可张居正不信邪,一心钻研治国安邦之术,先后写了几百万字的方案,前后五百年都琢磨透了。

这不,一步步的,越来越好,都到了龙跃手里了!

龙跃一看:“进学宫!封大学士!参议权!”

说到参议权,属于最高荣誉,所有才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