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 <唐白虎>(1 / 2)

周毅认可齐鸣的鉴定结果,让俩年轻人心里都是松了口气。这说明,面前这位不是刻意刁难,他们要做的就是证明自己。

林轩见当下气氛融洽,也是心下振奋,决定乘胜追击,于是直接开口道:

“周叔,你们那头是没问题了。那劳你大驾,也过来听听我的呗。”

周毅没有拒绝,直接起身,没办法,刚刚那梅瓶大小适中,他边上的高脚茶几摆着正好,但这幅画茶几上可摆不下。

等人都到了,林轩也学着齐鸣,直接说出了结果。

“这是幅,唐伯虎的携琴访友图,不过,这幅也是假的。”

周毅一指落款,插话打断道:“你说它假,这论断不会是,这落款写的是<唐白虎>,而不是唐寅吧。”

“周叔~”林轩拉长了语调,有点埋怨道:“您拿这考我,是不是有点太小看我了啊。”

“唐白虎?这可多见啊。”

齐鸣听周毅这么说,也来了兴趣,刚刚都忙着看那件包袱瓶了,这画他还没看。他原本想着等他鉴定完那包袱瓶,在看画,到时候跟林轩一起合计合计。

但刚刚林轩都说十成十了,自己再看,多少有点不信任的意思,所以打消了念头。

唐伯虎,本名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他的画,落款有几种,最多的就是他本名两字<唐寅>,还有一种是四字的<晋昌唐寅>。

这个款跟他祖上来历有关,唐伯虎的祖先是晋昌郡太守唐辉,为了不忘本,亦或是彰显祖上荣光,所以有了<晋昌唐寅>的款。

而这<唐白虎>的款,虽然少见,但也确实存在。

第一个款是名字,第二个款算是祖籍,这第三个款的由来,就是唐伯虎的人生际遇了。唐伯虎24岁的时候,父亲病死,其后两年内,母亲,妹妹,妻子,儿子,相继离世。

古人迷信,更别说唐伯虎这种几年内家里出现如此变故的。唐伯虎自己都怀疑,他是<白虎星>转世,因为按照华夏的星宿学说,白虎星掌杀伐,是出了名的凶星,煞星,妨碍一切亲近之人。

有了这个想法后,唐伯虎干脆自暴自弃,在一段时间里都落<唐白虎>的款。

这个款用的时间不长,差不多是在他26岁,到29岁之间,这一时期,唐伯虎一改之前的狂傲个性,意志消沉,此后他受好友祝枝山和文征明的劝告,重新振作,29岁去了南京参加科举,一举中了解元。

江南地区是科举大省,能一举拔得头筹,那京城的会试大概率也没问题。有了解元头衔的刺激,唐伯虎一扫那几年的颓废,再次恢复了以往的那种<天老大,我老二>的嚣张张狂个性。

这次文征明和祝枝山都再次写信劝他,只是他完全没有收敛,回复文征明的信里,更是直接说自己几十年都是这样子,你要是看不惯,那就看不惯吧。

这话,完全就是要绝交的架势。老话说,天狂有雨,人狂有祸,后头就因为他太狂,被牵扯进舞弊案里,一生不得志。

那场舞弊案,目前流传广的是唐伯虎提前押中考题,大肆宣扬,最后被人举报。但这跟史料记载是有出入。

这事儿,唐伯虎完全就是被坑了,坑他的人叫徐经,这名字不出名,但这徐经有个儿子很出名,叫<徐霞客>就是写《徐霞客游记》的那位。

徐经是个富二代,江阴人,唐伯虎是苏州人,两人离得不远,所以早就认识,而且惺惺相惜。那年唐伯虎赴京赶考正好遇上徐经。由于唐伯虎家境差,徐经有钱,一路上都是徐经照顾唐伯虎。

等到了京城,别的考生都在认真复习,就唐伯虎和徐经到处拜访,拜访的还都是朝廷高官。这些高官里,就有当年的主考李东阳和程敏政。

李东阳和徐经所在的徐家,交往颇深,徐经前去拜访也无可厚非,但按现在人的思维逻辑,高考前去拜访出卷老师,没出事还好,一出事情,那真就是黄泥掉裤裆,不是屎,也是屎了。

好巧不巧,那年就出了事儿,有人举报科举舞弊,上头一查,就牵扯出了主考的李东阳和程敏政,随后拔出萝卜带出泥,徐经也被牵扯出来,再然后,跟徐经关系贼好,关键考的还贼好的唐伯虎也就被带出来。

《孝宗实录》有过记载,徐经被捕后,开始是不承认舞弊,后来忍受不了严刑逼供,自己招供,供认他确实向考官送钱了。并且拿到考题后,他给了唐伯虎,让他帮忙写答案。

有了这份供词,徐经免了皮肉之苦,就是害惨了唐伯虎,被革除了功名,自此和仕途无缘,后半生也只能靠卖画为生。

所以,听人劝,吃饱饭,唐伯虎但凡听一下自己好友的劝,老成持重些,也就不会跟徐经这损友混在一起,后半生也不会那么惨。不过同样的,后世估计也看不到他那么多的佳作。

这边厢齐鸣<睹物思人>想起了那场浩浩荡荡的弘治舞弊案,那边厢,林轩对这画的鉴定也到了尾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