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燕军生变(1 / 2)

北魏秘史 宿静 927 字 4个月前

他下令将这些俘虏全部释放,并遣送回去。他知道,这样做不仅可以打击慕容宝的士气,还可以向后燕展示北魏的宽容和大度。

慕容宝看着被释放回来的士兵,心中五味杂陈。他知道,这是拓跋珪的计策,但他却无法反驳。他只能寄希望于自己的军队能够迅速恢复士气,准备接下来的战斗。

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慕容宝的期望发展。他从中山出发时,慕容垂已经患病,身体每况愈下。而拓跋珪却趁机派人守候在从中山来的路上,等待后燕的送信人路过。他们把这些送信人一个个全部抓住,使得慕容宝几个月都没有得到慕容垂的生活起居情况。

慕容宝焦急万分,他知道自己的军队已经失去了主心骨。而拓跋珪却利用这个机会,把俘虏的后燕信差带到河边,命令他隔河告诉慕容宝说:“你的父亲慕容垂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不早点回去?”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瞬间击溃了慕容宝的心理防线。他望着对岸的拓跋珪,眼中充满了愤怒和绝望。他知道,自己的父亲是整个后燕的支柱,如果他真的死了,那么后燕的未来将一片黯淡。

“这不可能!”慕容宝大声地吼道,“我父亲不会死的!他在等我们胜利的消息!”

然而,信差说道:“慕容垂已经死了,这是事实。你为什么不接受现实,早点回去处理后燕的事务呢?”

慕容宝无言以对,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他转身对自己的士兵们说道:“不要听信敌人的谣言!我们的父亲还活着!我们要为他而战,为后燕的未来而战!”

然而,士兵们却并没有像慕容宝期望的那样振奋起来。他们看着慕容宝,眼中充满了忧虑和恐惧。他们知道,如果慕容垂真的死了,那么后燕的未来将不堪设想。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开始担心自己的命运。

慕容宝看着士兵们的反应,心中更加绝望。他知道,自己已经失去了士兵们的信任和支持。他望着对岸的拓跋珪,心中充满了无奈和悲愤。他知道,这场战争已经输了,后燕的未来已经岌岌可危。

风继续吹着黄河上的波涛,仿佛在嘲笑着慕容宝的失败。拓跋珪看着对岸的慕容宝和他的士兵们,心中充满了得意和满足。他知道,自己已经赢得了这场战争,赢得了后燕的未来。

黄河两岸的风云变幻莫测,两军的命运也充满了未知和变数。然而可以确定的是这场战争已经改变了后燕和北魏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中国的历史进程。

士兵们的惊骇不安在空气中弥漫开来,仿佛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而慕容宝和拓跋珪的较量也将继续下去直到分出胜负为止。这场战争注定将成为中国历史上一段永恒的记忆和传奇。

拓跋珪并未因黄河南岸的小胜而满足,他深知慕容宝不会轻易放弃。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他决定进一步巩固防线,彻底断绝后燕军的退路。

他召集了三位心腹大将——陈留公拓跋虔、东平公拓跋仪和略阳公拓跋遵。这三人都是北魏的杰出将领,勇猛善战,且对拓跋珪忠心耿耿。

“陈留公,我命你带领五万名骑兵,驻扎在黄河东岸。”拓跋珪严肃地下令,他的目光中透露出对拓跋虔的期望和信任,“你的任务是严密监视后燕军的动态,确保他们无法从东面突围。”

拓跋虔躬身领命,他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陛下放心,末将定不辱使命!”

拓跋珪点了点头,又转向拓跋仪:“东平公,你带领十万骑兵屯据在黄河北岸。我要你构筑坚固的防线,确保后燕军无法渡河。”

拓跋仪面露坚毅之色,沉声应诺:“陛下,末将必定死守北岸,不让后燕军一兵一卒渡过黄河!”

最后,拓跋珪的目光落在了拓跋遵身上:“略阳公,你的任务是带领七万骑兵,堵塞在后燕军的南边。我要你切断他们的退路,让他们无路可逃。”

拓跋遵微微一笑,他的笑容中透露出狡黠和自信:“陛下放心,末将会让后燕军知道,什么叫前有狼后有虎。”

三位大将领命而去,拓跋珪则站在高处,目送着他们率领的骑兵队伍远去。他知道,这一战将决定北魏的命运,但他也深信,有了这些忠心的将领和勇猛的士兵,北魏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燕魏两军已经在黄河两岸对峙了二十多天。后燕的士兵们原本高昂的士气在这漫长的等待中逐渐消磨。每天,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对岸的北魏军,却无法突破那条宽阔的河流。

而在后燕军中,一个不安的消息正在悄然传播——慕容垂已经死了。这个消息如同瘟疫一般,在士兵们心中蔓延开来。他们开始怀疑这场战争的意义,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

慕容麟的部将慕舆嵩等人也听说了这个消息。他们聚在一起,秘密商议着如何应对这个突如其来的变故。

“如果慕容垂真的死了,那么后燕的未来将不堪设想。”慕舆嵩沉声说道,“我们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必须想办法挽救后燕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