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1 章(1 / 2)

大漠孤烟直 卿之只 1576 字 11个月前

怀民与裴安在中吴被伤一事很快就传到了雨涟城,殿前大臣的脸色尽显喜怒,却无人敢发话。

直到一人缓步走了出来,紧绷的眉头如黑云压城,鼻息声像苍穹中酝酿了许久的闷雷,憋了一股大劲儿,看到房淮眼眸一合,才轻声道来。

“皇上,中吴一地素来民风彪悍,野民蛮民食古不化,乃是多年顽疾。裴将军武斗是大汉之首,铁马刃剑尚不能伤他一毫,可竟是在中吴遭受了重伤,可知皇上的教化对他们来说不起作用。依臣所见,避免朝城不和,该是彻底除之逐之,以再造中吴百姓安定啊。”范仲康尖着眼打量主子眼色徐徐说来。

“除,该怎么除?”大司空张立良眼底蔑了一眼范仲康,举牌上前,愠色道,“太尉是飞马上横刀冲杀之人,做事风格还真是说一不二。”

太尉被这么一说又生起来闷气,大司空每次都要跳出来与他争吵一番,这次谈论的是中吴,怎么也要多管闲事。

不忿回击 ,“张大人有话就直说,在皇上面前不必遮遮掩掩。”闷哼地一声扭过头。

张立良不理他,对着高殿说道,“陛下一直所奉求的皆是以仁为德,不管太尉说的什么办法‘除’,臣认为有失妥当。中吴一事是前朝遗留顽疾,却皆因策决有错,且淤积到今,非一朝一夕便可改变。”

随即转身凝着范仲康,目光如一道烈日火焰,肃声道,“相信太尉清楚,放之任之逐之杀之,只会引起更大的动荡,且居住在雨涟城的百姓不少为中吴之后,也算是大国立本的根基。”

“难道大人要除圣贤之后吗!”

“这……”范仲康堆着双手抖擞,弱声说道,“当,当然不是。”他朝着皇上拱手,李筑抬了一下眼皮,不见喜色,吓得范仲康直淌冷汗。

一抹豆大的汗珠,双腿发软,他极力稳下来,“臣之言不过是想依照安抚流民做法,派送到更加适合的地方,听说北漠素来知其法,对待流民尚有一套,不如……”高低又瞥了一眼皇上神色,眉头依旧高蹙不缓,内里突生惊弓之鸟,惶恐不已,就不再说下去。

在场的人知道话里是什么意思,也不敢随意再添油加醋,龙颜怒火,谁受不来,也就敢低声交谈。

“太尉糊涂啊,这件事怎么能在圣上当面说呢!”

“他糊涂也不是一两次了,北漠一事原就是皇室密事,功成还好,可如今非但没浇灭那拉善丽王的火焰,还因此成为了民间相传的笑柄,那是多少安抚政策都不管用啊。”

“就是了就是了。”两人摇摇头,站开。

范仲康虽为一国太尉,可早在宗和便被逐步架空权力,军队实权不在自己手上,如今便是吊着个官衔和当朝皇帝亲戚的身份,这才做些上传下达的职务,说些开不了口的丑话。

皇上对他的愚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认了,算是为皇姐做点什么事,毕竟当初与太后相斗之时,皇姐要不是为保护自己而被害,也不至于如此。

没想到他居然敢当面提流民之事,李筑此时暗藏在脸皮下的怒意还在被肆意滋养,眼底可见的火焰,明堂殿上似乎也被烧了起来。

方淮心里想着太尉真是扶不上墙,白费了主子看重,连忙扇风息怒。

“太尉言之有理。”李筑向下扫了一眼,单手搭在龙椅上,身坐得正直,蹙眉闭目,脸色沉沉。

“那大司空怎么看。”他摆摆手,玉扳指闪了方淮一道,方淮识趣退一步。

张立良作为新朝重要的辅助大臣,他与范仲康相比,能力更甚,对圣意揣摩也更加到位,此番皇上问起自己,便知道如何答。

颔首再次举意,“臣认为杜绝中吴再次出现大规模的斗争,甚至伤及朝廷官员等事件,不能单靠北漠施教,且北漠作为大汉北部御敌关口,重要的军事据点和各国商贸往来的聚集地,人员复杂,不宜再增派住民。”

这话说得不偏不倚,朝下的大人也纷纷点头称赞。也正中皇上意思,当初流民被放是为了拉跨北漠经济稳定,竟是不知道拉善丽王将这件事处理下了来,还因此广受好名声,且有不少人对比功过,似乎是特地造谣君臣不和。

北漠和雨涟城的关系素来胶着,北漠发展壮大对还在雏形的大汉来说,只会分散帝权,再任其发展之后定会触及大汉根基。因此李筑上位之时便暗中下令不能在对北漠实行缓和政策。

可如今看来,倒像是做了一件错事,他没想到的是北漠实力比自己想的还要强大,而一直被民间诟病篡位夺权的新王,也增加更多的负面影响。

大司空说的正是他梦里所忧虑,眼色翻了一翻,这时候才把板着的面容舒展,抬眸道,“那大司空有何计谋?”

“从根源肃清中吴的歪风邪气,还需从本身着手。”

朝堂再次想起来声音,不懂的人问,“大司空这是何意思?”

“不知道,且听着吧。”

范仲康瞧着他装神弄鬼,一脸不屑,似乎在说最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