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7 章(1 / 2)

大漠孤烟直 卿之只 1578 字 11个月前

昏庸大半辈子的皇上终于在病了几个月之后开窍了,认清了谁才是真正的好人。

冯桧以后朕都听你的,全部都听你的,只要你肯回来,朕可以不记前嫌,这个国家全都归你管。

皇上有一胸腔的心里话要对冯桧说,但刚刚才从鬼门关走出来,尚没有力气说,只将他的双手紧紧抓牢,不能再让此人从自己身边溜走。

眼里蕴含泪水,无尽的哀痛与后悔,他在梦里忏悔了无数次,最终表达出来的却只有断断续续的几个字。

“你,你回来了?”

历过生死的一问,等待说出口的时候是这般无关清风,没关系,冯桧知道,他一直知道朕的心意。

“嗯,臣回来了。”他挣脱开双手,跪下来。

帝王之泪,可以杀死一个人,却不能让之动容,冯桧强忍自己不去想过过往的种种,不去看他的眼睛,不去聆听那些背后之言,无名的情感却还是直面充斥着自己的脑海。

作为帝王,他居高自傲,心狠手辣,昏庸至极。

作为普通人,他可怜自卑,孤独寂寞。

斩忠臣于剑下,却对路边一朵鲜艳的花爱惜不已,葬送国土百姓,午夜梦回时惊吓痛哭。他享尽了这个位置上的荣华富贵,却也等到了该有的诅.咒折磨。

最幸福的人,最悲哀的人,国家的不幸,百姓的不幸。只有随着他的消失,人们才能逃出牢笼。

冯桧不会再继续斗争下去,倔强的面目多了几分冷峻,“皇上保重龙体,如若没什么事,臣先退下。”

没等皇上答应,便退了下去,不带一丝犹豫。

这次重逢相见没有相谈甚欢,也没有感叹不易,只有君臣隔着纱布的千年规矩,清醒的人早已想好了脱离的办法,而那些还在深渊不愿看天日的人,只能永久地困于一地。

恢复如初的帝王很快就改变了以前的作风,将手里的兵权等决定权全盘交给了冯桧,还大摆宴席欢迎宰相归来。

万人举杯齐欢,共享天寿,所有的苦难,战争失利,死亡惨痛,都被抛之脑后。

皇上穿着耀眼的龙袍站立在百官之上,神气十足,今日他要亲自宣布自己为王以来做的最出色的事情,是任何朝代的帝王都不能与之相比拟的。

“众爱卿,臣思索了许久,让宰相回归朝堂,替朕,好好地管理国家。”

底下一阵躁动,他们知道此番宰相回来就是要献计献策的,可按照皇上的意思,这么像让位了一样,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这般荒唐的事情。

有人出列。

“臣认为此事甚是不妥,宰相虽有诸葛之志,却还是授于皇天后土,生来就是该为家国贡献的,即使是市井身姿,那也得如此,断不能因为皇上对之的赏识,便扰了祖上的安宁啊!”一番肺腑之言得到了很多老臣的赞同。

“是呀,大不能行此错事,现在国家危难当中,皇上如此随便用人,那该叫大臣们如何信服啊。”声泪俱下,激情澎湃,柔情与坚毅使人不得怀疑其为主之心。

最后重跪下去,“臣,臣第一个不愿。”

而后许多秉持一样想法的大臣也呵斥陈词,大肆责言皇上的做法。

皇上历来受惯了他们的阿谀奉承之词,这番大为不敬属实叫人气愤,“你们想反了不成!”

“朕贵为天子乃是上天所赐,还轮不到你们指手画脚,况且……”他走到冯桧的身边,“如若不是宰相,你们一个个地还能在此大加狂妄之词!”

“今日的国难,试问你们真的能够逃脱罪名吗!”

苛责言辞一下,百官立刻哑口不言,再不满意也不能冲撞皇上,便只能心里憋屈,自己为国奋斗了这么些年,到头来却被说得一文不值,如同奸臣,这换谁也不能忍受啊。

在他们思索了许久之后再次发起质疑,但风口浪尖上对准的是皇上。

文人抱团撕咬的能力再一次出现。

“臣虽有不过,却是依照皇上行事,如若皇上不正,则百官亦是,又何必将罪都怪在我们身上。”

“前有足智多谋,英勇无畏大唐皇帝,带领众朝繁荣富强,后有人淫.秽无度,昏庸至极,国家毁于一瞬之间。想必皇上最清楚不过。”

大臣们傲气地看着皇上,你对我们好时,我们便极力推崇,当对我们怀有恶意之时,我们便痛斥你的罪名,反正你才是最大的罪魁祸首,即使被后人记载下来,他们也只会记得你,辱骂你。

没有人愿意承担祸国害民的罪名,但也没有人规避这个罪名,他们只会互相撕咬,如疯狗一般。

皇上一张嘴说不过来,如今才发现这些人的真面目,可惜为时已晚,现在还是得依靠他们,算了,任由他们吧。

而大臣们看到皇上对他们早已没了信任,满足了好胜心的同时也心灰意冷,不想再多一言,反正这个国家没救了。

现场陷入了尴尬严肃的氛围,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