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3 章(1 / 2)

大漠孤烟直 卿之只 1601 字 11个月前

天降大任的人注定不会流于平凡,很快属于风一宜和风栖的机会便来临。

国土相争,民不聊生,战争的烟火最终还是吹到了这片喂养很多贫困百姓的大海。

因为国家常年处于战争,兵力不足,财政收支不平衡,严重地影响了上层建筑者的生活要求,于是不少官员上书要求向百姓征收赋税徭役,以此来填充国库和兵力。

同时以保护生民为借口,每家每户都必须要用所得的收入,支出一部分给朝廷,根据粮食和人口多少进行分配。

这是当权者必然的权力,也是百姓必然的义务,但随着国家的动荡,敌人的入侵极大损害了社会的平衡,当权者畏缩在龙椅上,渺茫地看着下面的肱骨之臣,没人敢上前一步。

敌国的坚船利炮已经将这个国家打得千疮百孔,他们对这个国家已经无能为力了。

那能怎么办,坐以待毙还是拼死一搏?

其中一些有识之士以死谏言。

“不能投呀。”他重跪而下,慷慨陈词,“国家的兴衰存亡当是每个人的责任,臣恳求陛下赌上全民,以作最后相博!”

这话的意思就是,将国家的斗争变为全部百姓的斗争,必须强行增加赋税徭役。

当权者扶额,百姓在他心里分量相当重,可是,皇位权力才是他拼搏至今的动力。

于是很快便全国下旨,所有年满的十五岁的男子必须服徭役,有不从者即刻杀头。

男子都去当兵打仗,家庭便缺少了主要劳动力,百姓的粮食来源极大减少,按理说赋税也该重新调整。

但被战争蒙蔽了双眼的当权者和决策班子,所有的想法是一定要死抗,百姓该与国家共进退,还为其名曰君子死节。

已经演变为不能单靠一纸文书来确定的法则,随意而为,无限挑战百姓的底线,成为了他们唯一的胜利。

而这也将是勒死他们的最后绳索。

赋税前所未有的增加,即使你拿不出也要变卖家产后所得到朝廷,很多人本来家里就一穷二白,此番强迫更是雪上加霜,但能哪一下就交出这么多东西。

当权者若能想对待弱小百姓这样费尽心机对抗敌军,国家的命运也不至于哀嚎。

百官的想法层出不穷,有人说要该降低徭役年龄和性别,只要能扛起大刀,抑或是一条棍子的人,无论男女都应该与他们一起上阵杀敌,再不济得在后方配合他们。

有人存疑,“此法实为不妥,弱小妇孺上前非但不会有所帮助,反而会连累我们啊。”

“且国家需要粮食财政,必不可能行此道路。”

众说纷纭,场面一度混乱,这些在风雨飘摇的破船上的人,试图商量出一个万全之策。

冯桧沉默观察了许久最后步到殿前,他是这个朝代的宰相,知道这个国家不会再有逆转的可能,从百官纵情享乐,压迫百姓那一刻开始,他便知道。

但即使在国家灭亡山河倾覆的石刻,他依旧保持仕人般的雅气镇定。

或许出生在别的国家,他会做一个敢说真话,至死也会为百姓谋福的人。

可生在这个天下乌鸦一般黑的朝代里,他不能当那一支锋利的箭,在所有谎言垒起来最坚固的盾来看,那根本就是以卵击石。

久而久之,那个熟读诗书,心怀家国大义,用一生坐上了冯桧位置的人,也变得圆滑随众。

他思考了许久,“臣有一言。”

皇上终于等到了这一刻。

看着这个他最信任最忌讳的大臣站在自己的眼前,过往最喜欢与他讨论政事,可是啊,他总是与自己作对。

但后来不知为什么,他变得沉默寡言,从来不再朝上反驳。

皇上认为是自己感悟了他。

如今才发生,原来是他早已对这个朝廷心灰意冷。

他后悔至极,原来爱卿才是正确的,只是一个人斗不过百家之言,失望所致。

假如那时候相信了他,家国会不会与如今这般不同……

皇上重新对这个人审视,这一次无论他说什么,自己都会相信他。

“爱卿快请讲。”

他甚至踉跄地跑下来双手相迎。

但如今再也不是当初无话不谈的君臣交好了。

冯桧后退一步,作了个严肃规整的拜君礼。

场上的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条,怎么会看不出皇上和冯桧此番之意,为他的无礼之举捏一把汗,可知这一举动是会掉人头的。

“这……”

下面的大臣开始小声讨论起来。

他们都认为冯桧高傲自大,凭着显要高位目中无人,经常与百官相争,所持之言皆是与众人不符。

很他的不喜欢特立独行,于是经常在皇上面前怨言,还欲加之罪,试图合力打倒这个自以为是的人。

皇上与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