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3 章(1 / 2)

大漠孤烟直 卿之只 1580 字 11个月前

桓巳调好热水,替怀明更衣后便在门外等候。

但也忍不住要打探,心里想说又觉得甚是不好意思,便犹犹豫豫发问,“公子,那拉善丽王是个怎样的女子呀?”

兜着手倚在门边,自己幻想了许久,满脸爱慕敬佩,“我听别人说她杀敌狠心,对百姓却是很照拂,话说你们一起长大,对彼此最熟悉不过来,给我说说拉善丽王呗。”

怀明现在烦躁得很,再多的礼仪和书籍都无用,无礼便无礼,于是对门外吼了一声,略带不耐烦,“我,我不知道。”

可能是翩翩公子的作风早已深入人心,桓巳没察觉到怀明有任何的不妥,见有了回答,更加打开了他的好奇心。

“怎么会呢,桓巳也算在府中待了十几年,我们都知道……”

“好了。”

气氛开始凝固。

“我是说,我洗漱好了。”这一句比刚刚更加无奈,怀明往脸上泼水,试图让自己不再去想其他的。

桓巳应答,猜到了公子可能心情不好,便不再追问下去,推门进去帮他换衣。

按资历来说,桓巳确是算是府里的老人,想必也知道宗和三年来,父亲与拉善丽王还有汉帝到底发生了什么。

“桓巳。”

“你可知道当初……”他原本想说襄王篡位,现在的身份怕是不能置喙当今圣上,便寻了个另外的话题。

“你和我说说宗和三年,北漠发生了什么吧。”

桓巳想着公子那时候并不在北漠,也不作多想,思考了一番,神色变得紧张,像是等下说出来的话自己也难以置信。

“公子有所不知,虽说北漠历来被百姓称赞,却是在洪流之下苟活,若不是老爷和拉善丽王,我们活不到今天啊!”

“可北漠向来不参与中原政事,雨涟城的火势波及不到北漠,何故这样说?”之前和士兵上火的如出一辙。

怀明想起来是襄王一党以雨涟城的北漠子民作为筹码,以此要挟拉善丽王不出兵。

“糊涂啊,北漠虽是很少参与朝廷政事,但到底还不是得归雨涟城管,太上皇时亦此,现在也亦此,要是像公子所说的能够置身事外,那何需接受那几万难民,何必从中原来的人,拉善丽王还得拱他们好喝的好吃的,就连老爷也不用千里到雨涟城啊。”

这话倒是点醒了怀明,“北漠素来与人交好,那是不容置疑的,为何桓巳说得皆是因为迫不得已?”

“这我也是听别人说的,前几年是如此,不过后来拉善丽王上任之后便重新改革了北漠风气,广开言路,是个人都能到北漠来,也不到为何要这样。”桓巳挠头,“更加深入的,桓巳也不知道,公子怕是只有去问老爷和拉善丽王了。”

当初薛成凯当北漠大将军时北漠正是初建之时,向来被百姓吐槽的蛮荒之地,但后来带领北漠士兵取得与西郊国大战的胜利之后,太上祖开始重视北漠,不仅允许北漠拥有自己的军队,凡是不涉及大的政事,北漠王可以自己裁决,不必请告朝廷,但是中原的政事北漠也得谨慎参与。

怀明心想太上祖是绝对相信父亲和薛将军才会如此,据父亲说,太上皇因为免了父亲在朝廷的职,一直寝食难安,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也是不能释怀,跪在他们曾经结拜的地方死去。

而后在公孙晁和薛将军的改革下,北漠逐渐脱掉野蛮的名号,开始真正进入大众视野。

“那你可知道拉善丽王当初为何不出兵雨涟城?为的是什么?”

怀明抓着桓巳双臂,情绪激动,眸子满是期待,真相就在眼前了,只要他说,自己就不用日日夜夜都在为这个问题苦恼,活得人鬼不如。

人生的戏剧性总发生在关键一刻,关于自己最信任的北漠,最信任的人抛弃了自己,这个问题始终无人回答,他也尝试将这个问题抛之脑后,但爱之深切,便越难释怀。

“公子,公子。”桓巳看着怀明脸色发白,怕是受到了什么刺激,是不是自己说错了什么,“其他的您还是去问老爷和拉善丽王吧。”

怀明这才放开桓巳。

“桓巳只是个侍从,不知道当初拉善丽王怎么做的用意,但据说是因为汉帝以在中原的北漠百姓性命要挟,这才……”

“我知道了。”怀明打断桓巳,每个人都这么说。

多么想显而易见的理由,人人都这样说,可是他知道汉帝并不会以百姓之名夺取皇帝之位,或许曾经以此之由欺瞒拉善丽王和父亲,但他们同生也同长,对彼此再清楚不过,襄王一定不会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至少曾经如此。

扪心自问,如果自己注定是废皇,相比太后党羽,他更希望的是李筑坐上皇位。

太后党羽吃人血肉,为了权势不择手段残害同胞,襄王虽坐实了篡位之名,却还是有心怀百姓,因为他也曾答应自己不会血洗雨涟城,并且大赦天下。

再从留下自己性命的那一刻起,他便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