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大树底下好乘凉(1 / 2)

打定主意后,段毅乘船顺江而下,去了省城,同行也带上了混江蛟等人。

省城坐落于大江边上,依山而建,远远看去,密密麻麻都是建筑。

码头停泊的船多为木制船,高矮破大,参差不齐。

边连着的长长石阶,一直通向山腰,淹没在民居之中。

到底是省城啊,虽地处内陆比不了沪上,但也别有一番繁华的景象。

段毅所乘的容毅号,在这片木船中,还显得有些突出。

为了不引人注意,段毅谨记系统的低调原则,一直到了晚上,才从船上下来,找了间客栈休息。

第二天一早,叫了滑杆,让混江蛟和手下人等在客栈,只带了魏喜奔督军府而去。

这山城里,洋车根本跑不起来,都是爬坡上坎的路。

只得依靠滑杆这种交通工具,在极赋特色的街道上颠行。

督军府坐落在一座山半腰。

门前的马路,明显就要宽阔一些。

高大的宅门,刻着刘府两个字。

这是刘督军的私宅,平时没有公务处理,他多半都在这里。

因为家里养了七八个姨太太,每月交公粮的任务也很重。

想来,刘督军的大肚子,也应该是虚胖。

到了门前,段毅向宅门站岗的卫兵招呼,递了一张名帖,和十来个大洋。

为首的一见,脸上浮现笑容,说了句稍后,就进去向刘督军禀报了。

不一会儿,卫兵出来,一脸晦气的样子,不知道是不是冲撞督军交公粮不顺,被当出气筒骂了。

只见对段毅的态度,也冷淡了很多,只说道:“你随我来,在客厅等着,督军办完事自然来见你。”

段毅带着魏喜,在客厅里等了半天,刘督军才一脸不快的走出来。

段毅立马起身,向其问好,并说道:“在下原丹阳白杉镇民团总教习,与督军大人在济县有过一面之缘,今路过省城特来拜会督军大人。”

刘督军挥手示意段毅坐下,然后对旁边的卫兵说道:“怎么没有安排人上茶?”

士兵慌忙出去叫唤佣人上茶,刘督军才不紧不慢的说道:“我记得你,年轻人!你很有胆识,居然敢率领刚组建的民团,端了实力悬殊的济县黄家,真是后生可畏啊!说吧这次找我有什么事?”

估计是看着上次,因为段毅铲除异己,又让自己发了笔大财,吞了黄家搜刮多年的钱财。刘督军才给了段毅力分薄面,出来见他。

“督军大人过誉了,我此来,的确有一事相求。”

段毅喝了口刚上的茶,说道:“我有一帮弟兄,逃难到了上游,自建了一个镇甸,并来采了做铁矿,做点练铁的小买卖,打个锄头镰刀什么的混口饭吃,想向督军讨个正经的手续。”

这刘督军不愧是老江湖,段毅说得轻描淡写,他却一下听出端倪。

立马说道:“你说的可是私采铁矿?这可是违反国家法律,铁矿在建国之初,就纳为国有,段公子所说的是公事啊,那得明日去省府办理。”

说完,沉下了脸,就要端起茶杯送客。

“督军大人,据段某所知,建国初年时,是颁布了盐铁专卖法令,但因为实行困难,基本各地都没有实施,各地依然以私人开采为主,只是要向政府申请开采许可而已。”

“那未经许可也是私采矿产,也是犯法啊!”督军依旧沉脸说道。

“所以,这才来找督军通融。”段毅把五千大洋银票,递到了督军面前。这是早上来前,让混江龙从钱庄换的,为的就是方便给督军送礼。

一见银票,刘督军两眼放光,段毅趁热打铁说道:“这是我们第一年售卖的全部金额,以后所获之利,半数上交给督军如何?”

“哦?哈哈哈,好好好!就说段老弟年轻有为,前途无量啊,会办事!会办事!哈哈,不过说得不完全对,是上交政府!”

“哦,哦,上交政府,每年我将获利的五层,就是两千五百块大洋,交到府上,请督军大人转交省政府。”

“啊?哈哈哈哈哈哈”

这是一举两得的买卖,既得了合法开采许可,又和这位地方实力派搭上关系,以后有了常来常往的理由。

对了,还给了家乐壁镇某得了合法身份,应该说一举三得才对。

再出督军私宅时,段毅手上多了两件东西,一件是铁矿开采文书,一件是政府成立家乐壁直属特区的文书。

从此刻开始,家乐壁镇,不再是土匪窝的代称,而是省府直属采矿特区了。

回到客栈以后,段毅带着混江蛟又找了处背街宅子,宅子不大,正厢房一共五间,还带了个小院子,在这山城之中,算是不错了。

房东要价七百大洋,最后五百五十大洋成交。

由此,家乐壁镇住省城办事处,就正式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