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一章 各执一词(1 / 2)

君卿莫相忘 竹筑 1086 字 24天前

阜昌郡,君上的临时行宫中,君上正在看着一封,刚刚送到的信。看完信上的,君上的脸上,露出笑容。随即,君上命人去将霍廷和薛永叫了过来。“朕刚刚收到大梁国君的信,信中说,大梁将对北莽用兵。”等霍廷两人行完礼,君上说出刚才看的信的。“太好了,有了大梁的帮助,我们就可以再次反攻,收复失地了。”薛永高兴的说道。霍廷眉头微皱,却没有说话。”霍将军有不同的想法“君上看霍廷眉头微皱,遂出声问道。”回禀君上,末将只是不明白,大梁为什么会突然出兵。按说,现在的大梁,按兵不动才是最有利的。“霍廷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侯爷本就是大周人,现在大周有难,他率军前来帮助,这也是情理当中的吧。霍将军就不要疑神疑鬼了,我们要配合好侯爷,齐心协力将北莽赶出大周。“薛永听到霍廷的话,心中有些不悦。”时过境迁,现在夏景垚是一国之君了,不再是大周的侯爷了。末将可能是小人之心了,但事关重大,不得不小心。夏景垚攻占西凉,建立大梁,可见他是有野心的。我们不能赶跑了狼,却迎来了虎。“霍廷没有管薛永的不悦,继续说道。”霍廷,你这是什么意思。侯爷的为人,我们都是知道的。侯爷忠君爱国,爱兵如子,为人更是光明磊落,怎么可能会觊觎大周的国土。若真如你所言,那又何必要告诉我们。直接等到,我们任何一方彻底的被吞并,他再出兵岂不是更好。“薛永愤怒的反驳道。”你也不能否认,这是可能出现的情况。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应该有防备之心。当然了,大梁出兵,必然是我们反攻的最好时机。我们先联合大梁,驱除北莽。“霍廷心中防备大梁,但也会与之合作。薛永心中并不赞成霍廷的话,但也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在心中,将霍廷从朋友的名单上,划掉了。”霍将军此言有理。一旦大梁与北莽打起来,北莽势必会将派来的大军撤回去自保。到时,由霍将军率军追击,然后与大梁联合将北莽赶出大周。薛将军留在阜昌郡,招募新兵。“君上对两人命令道。”末将遵命。“霍廷与薛永同时应道。君臣三人,又商议了一下,具体的细节,随即便让霍廷与薛永退下了。”霍将军,还真是让在下刮目相看啊。“出了行营,薛永冷笑道。”薛将军莫要忘了,你是大周的将军,不是大梁的将军。“霍廷说完,便大步朝前走去。”你什么意思,把话说清楚了。“薛永追上去,拦住霍廷。”就是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吗“话不投机半句多,霍廷不愿与薛永多说了。”侯爷与你齐名,简直是对侯爷的侮辱。“薛永怒声说道。”呵呵。“霍廷冷笑一声,彻底不愿说话,直接越过薛永离开了。薛永对夏景垚,一直都很是崇拜。听到霍廷不信任夏景垚,甚至是恶意揣测夏景垚的动机,这让薛永很是不满。帝都皇宫中,萧远照正在处理政事,一名侍卫匆匆走了进来。”禀报君上,刚刚西北传来战报,大梁国君亲率大军,进入我国境内,仅仅用了五天的时间,便攻陷了一郡五县。”侍卫来不及行礼,急忙禀报。“大梁国君,你还是来了,朕已经等你多时了。”萧远照眼中有着兴奋之色。“具体人数,可查清楚了”萧远照看着侍卫问道。“启禀君上,敌军推进的速度太快,且敌军斥候战力强悍,我军派去的斥候,并没有活着回来的。只有粗略估计的数目,应该超过了二十万。”侍卫禀报道。“来人,传朕旨意,命萧成岁率十万大军,即刻返回,前往延古县。命胡先令率五万大军,前往延古县。命武招率五万大军,前往延古县。命景岚率领的十万城防军集结,明日随朕出征。”萧远照一连数道命令发出。萧远照一直在防备着大梁,为此也早做了准备。所以,萧远照早已经准备好了应对的军队,甚至已经预设好了战场。延古县隶属于益阳郡,是帝都西北方向最近的郡。延古县外有大片的荒野,也是适合骑兵作战。萧远照之所以将战场设在这里,就是为了将骑兵的优势,发挥到最大。夏景垚率军,一路势如破竹,并没有遇到太激烈的抵抗。之所以会这样,一方面是这一路上,并没有北莽大军的主力,守将多以降将为主。而夏景垚之前在大周军中的威望极高,得知是夏景垚的军队,很多降将直接就献城投降了。除了这些降将的反水之外,夏景垚之前安排的暗线,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进入大周境内后,斥侯营便以小队为单位,分散开了。此时,夏清欢所在的小队,正在一处溪流旁休息。”这也太没意思,不都说北莽很厉害吗这哪里厉害了“夏清欢对这一路的战况,很不满意。”将军,我们目前遇到的,并没有北莽的主力,大多是大周的降兵。北莽的士兵战力,还是很强的,尤其是骑兵。北莽的斥候,更是北莽精锐中的精锐。现在我们离帝都,越来越近了,应该用不了多久,就会遇到北莽的斥候了。“陶江曾经在北境与北莽战斗过,对北莽的战力,还是有比较清晰的认知的。”本将打的就是精锐,若都像之前一样,那就太无趣了。前面是哪里了“听到陶江的话,夏清欢又有了精神。”往前二十里,便是延古县了,延古县隶属于益阳郡,过了益阳郡,再有三十里,便是帝都了。听闻帝都甚是繁华,之前没有机会去,这次,终于能去看看了。“陶江对帝都,有着向往。”等进了帝都,本将带你们去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