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出宫(1 / 2)

【非也非也】 姑苏好 958 字 5个月前

出宫前的这两日,当真是难熬,左盼右盼终是盼到了这七夕灯会。

这日宫里宫外处处都张灯结彩,正如白流萤所说,宫人们都忙的不可开交,准备着七夕宴的事务。

此时白流萤早已携着思韵晚来到了宫门。也不知怎的,这几日宫门戒备十分森严,进出都得有诏书才能放行。

宫门的侍卫会一个一个地询问来往行人的去处,白流萤她们也不例外。

“哪宫哪院的?出宫何事?可有诏书?”

果不其然,门口的侍卫将她们拦了下来。

“雨兰院常在,出宫探亲,旁边这位是我的贴身婢女。诏书没有,但有这块玉佩,想必也可。”

说罢,思韵晚从腰间取下那块玉佩,交到了侍卫手中。

那侍卫打量了一番思韵晚,质问道:

“你确定你是雨兰院常在,而不是你旁边那位?”

“哈?”

思韵晚不理解,她哪不像了?就算再不像也比白流萤强吧?想到这里,她扭头看向正在捂着嘴憋笑的白流萤,一时失语。

随即她又反应过来自己好像没有戴帷帽,而且脸还没变回来。这样想来,难怪那侍卫会这样问。

“这位官爷,”站在一旁的白流萤上前道:

“我家小主不过是容貌差了些,可这位份假不了。再说了,这不是有玉佩嘛,人不认识,玉佩也不认得?”

那待卫思索一会,觉得那小丫头的话不无道理。这玉佩可是太后娘娘的,即然在这姑娘手中,想必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自己得罪不起。

只是这陛下的口味也太独特了些,他们这些肤浅的人还真是欣赏不来。

于是他无奈将玉佩还给了思韵晚,行了个拱手礼,道:

“刚刚多有冒犯,还请小主见谅。”

“放行。”

就这样她们出了宫门,赶往天桥。

皇宫内,勤政殿:

“报——”

一声急促的叫喊声自殿外传来。

“何事?”

此时江延卿正在书案上翻看奏折,没有抬头。

“禀陛下,北方眼线来报,前几日与鞑靼族一战,我师大捷,鞑靼族损失惨重,不敢再与我们正面抗衡,所以派了细作来到中原。

现下已有鞑靼细作潜入京安皇城,想要趁皇城今日的七夕灯会,与城外早已装扮成我中原子民的鞑靼军里应外合,接应他们入城,企图返攻!”

“什么?”

闻此言,江延卿不再冷静,立刻拍桌子站起来。

“唐爱卿何在?”

“回陛下,唐将军前两日去蜀地练兵,现下应是在路上。”

一旁的公公回道。

“速速召见恒王!”

“是!”

不过片刻,江璟言便到了勤政殿。

“臣弟叩见陛下。”江璟言行跪拜礼道。

江延卿径直走向江璟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

“璟言,皇城进了鞑靼细作,想要接应城外的鞑靼军进城。你且尽快率领禁卫军,前往城门,务必不让他们得呈。”

“臣弟遵旨!”

话落,江璟言告退。江延卿又看向刚刚进来通报的士兵道:

“传朕旨意,召集羽林卫,朕要出宫!”

……

浩浩荡荡的军队离开了皇宫,前往城门。另一小队分支前往了皇城天桥,因为那是七夕灯会时皇城最热闹的地方。

人流涌动,便于藏身。而此时白流萤她们也在赶往天桥。

放眼望去,整个京安皇城最热闹嘈杂的地方便是天桥。天桥下方是流向长江的护城河,此时它并不湍急,只是缓缓向东流去。

靠近岸的水面泊满了船只,船上挂满了各式各样的灯笼,整个河面都被照的亮堂堂的。

岸的两旁是皇城的主街道。来往的人群中,大都挂满了笑脸,互诉着这七夕佳节。

天桥上的姑娘们,手拉着手,互相簪花,以祝福对方在这七夕佳节能寻到良配。

七夕灯会在中原人眼中是极为重要的,算得上春节到来前最隆重的节日。

“师父,这京安果真热闹,徒儿待在青云山十年,还从未见过此种情景!”

思韵晚一边说着,一边在街道旁的各个小铺子里看来看去。

“别忘了此次出宫的目的,怎的老是被这些不中用的小玩意儿迷花了眼?”

白流萤跟在思韵晚身后,神色闪过一丝不悦。

“知道了,知道了。”

思韵晚漫不经心地回道,并未将白流萤的话放在心里,只是自顾自地跑向下一个小摊子,挑选起一些让她觉得有意思的东西。

“你可别让许应辰等太久。”

“或许他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