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华灯初上(1 / 2)

三国:小乔传 苒萱 1358 字 5个月前

郭嘉依旧身着白日里的那件月白色曲裾长袍,外披玄青色毛皮大氅。

而桥霜今夜则身着一件素白色的襦裙,披着的毛绒斗篷也是素白色的,在人群中倒不显眼。

没有了桥越和桥莹在一旁盯着,桥霜反而觉得自在了许多,一路上左顾右盼。

街道两边的树上整整齐齐地挂满了一排排长串的大红灯笼,更为这花灯会衬托出了些温暖与喜庆的气息。

他们走到了杂技表演处,桥霜满脸兴奋地看着表演杂耍的人,有的正在吞云吐雾地进行喷火表演,有的正在高高的绳索上表演走单绳,来回跳跃翻腾,众人皆看得惊呼不已。

桥霜看得也欢喜至极,不停抚掌叫好。

在众人的喝彩声中,郭嘉突然侧身低眉看着她问道:“喜欢这灯会吗?”

“第一次见,还挺喜欢的。”桥霜盈盈笑着,嘴角的梨涡隐现。

他们看完了杂耍表演又一起来到了湖边,看着湖水中漂浮着满满的莲花灯,每一朵莲花中都有一盏蜡烛,蜡烛旁藏着每一个少年少女的心事。

在烛光的照映下,清澈的湖水也泛着莹莹亮光。

“这莲花灯真美!”桥霜看着水中的莲花灯粲然一笑。

“喜欢吗?我给你去弄一朵来。”郭嘉说罢,转身便要走。

桥霜却伸手及时拉住了他的衣角:“谢谢你,不用如此麻烦的。我看看就好了,有些心愿放在心里就好,写出来也是无用的。”

说罢,桥霜便不着痕迹地松开了他的衣角,轻轻笑了笑,声音不觉有些寥落。

郭嘉俊美的脸上微微一愣,见她原本开心的脸上突然有了一丝落寞,似有不解:“你倒是与一般小女娘不同。”

桥霜回望着他,却发现他深邃的双眸在花灯的照射下,愈发的明亮,神采奕奕。

不知为何,她很害怕看着他的眼神,总觉得他似乎总想要看进她的心里去。

回过身,双手轻拢自己身上的毛绒斗篷,一时静默不语,只安静地看着湖中。

郭嘉又提议道:“你还没见过打灯谜吧?方才过来时,我见前面有一家茶舍正在举行打灯谜竞赛,若是能猜中三个灯谜者便可被邀请进他们茶舍的二层阁楼处品茗,且分文不取,这茶舍的二层阁楼才是上元节的最佳赏灯处。不如我带你去瞧瞧?”

“好呀!”

不知道这古时候的灯谜又是怎样的,桥霜一时有些好奇。

于是他们二人便来到了一家茶舍前,这茶舍名叫“四君子”。

茶舍前搭起了一个专门供人猜灯谜的台子,台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每个花灯上各写了一条灯谜。

台上还有一人拿着一面铜锣,一旦敲响两声铜锣,便代表有人猜中了灯谜。

连续猜中三条灯谜者,铜锣便会连续敲响四声,此时茶舍内便会有侍者出来领着中签者进入茶舍饮茶。

桥霜看得津津有味,唯一缺憾的便是那灯谜上的东汉古繁体字,她许多字都看不懂,只能伸长了耳朵听听他们猜的灯谜。

“想进去饮茶不?”郭嘉忽然问道。

“你能猜中这些灯谜吗?”桥霜好奇问道。

郭嘉轻声笑道:“这有何难?你等着,我这便带你进去饮茶。”

言罢,郭嘉便朝着台上的人喊道:“在下不才,愿上前一试。”

原本拥挤的人群也为他让出了一条通道,郭嘉走上前,随意选了两个灯谜便念道:“第一个灯谜,十人九死。打一中药,这中药便是独活。”

随着两声铜锣声响起,郭嘉又接着念道:“第二个灯谜,百岁老人。打一中药,那便是白头翁。”

“第三个灯谜,晨不言,晚不语。打一字,即是言午许。”

此时,四声铜锣声响起,众人皆喝彩。茶舍内当即便有侍者出来领着他们往里去。

桥霜感觉自己尚在云里雾里的便被领进了茶舍内。

从茶舍的二层阁楼处由上而下看着这花灯会的世界,却真是另有一番滋味。

五颜六色的花灯错落有致地点缀在这一整条没有尽头的街道上,远远望去的花灯像极了繁星坠地,与星空连成一片,这景致确是美极了。

桥霜忽又想起了从前高中时期曾读过的一首古诗里的几句诗词,便不自觉喃喃念道:“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声音虽小,但却还是被一旁的郭嘉捕捉到了,他忍不住抚掌叫好:“你这首诗可真是妙,竟能将这花灯夜的美景都写进了一首诗里,让人闻之眼前便浮现出这花灯夜的画面。想不到你这小女娘年纪轻轻,竟有这般才学!委实让在下刮目相看了。”

听他这么一说,桥霜才倏然想起,这首诗的诗人卢照邻是唐朝人,此时离唐朝尚远。

她连忙解释道:“我也是从书简上学来的,只是觉得与这景色遥相呼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