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悲催的穿越(1 / 2)

大明千户所 何易 1013 字 5个月前

“哥,你咋么又在发呆,老爹找你呢。”

是的,钟君义此时正在日常发呆。

至于为何发呆,因为他发现自己悲催的从二十一世纪穿越到了明末的1641年,一个叫大名府东明县马头卫的地方。

也就是说,再过两年多一点的时候,大明的末代皇帝崇祯就会在煤山上吊。

亿万汉家人从此必须留着猪尾巴,跪在野蛮人面前,连话都不敢乱说。

这种屈辱的生活,长达300年之久,这300年让西方国家迎头赶上。

让强盛了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在世界列强中逐渐失去话语权。

虽然在伟人的领导下,通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努力,华夏文明逐渐迎头赶上。

可世界的秩序却仍然按照西方的标准在维持。

然而所谓的西方文明其实就是海盗文明。

它们虽然不像游牧民族那样是纯粹的破坏者,但他们信奉弱肉强食、强买强卖的强盗法则。

只有两年时间,钟君义又能改变什么?

此时的大明王朝已经是日薄西山,可以说是病入膏肓。

天灾、人祸、外敌、内乱层出不穷。

天灾其实并不可怕,多难兴邦,中华民族五千年经历过的灾难不计其数。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只要有人负重前行,在多大的灾难面前,灾难反而会增强一个民族的凝聚力。

可如今的大明还有什么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不过是上下同欲,以虞待虞。

就凭那些士大夫们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没饭吃为何不搜鼠罗雀?”

这种晋惠帝的“何不食肉糜?”同工异曲之言,就足以说明,大明王朝已经到了阶级分化非常严重的地步。

阶级分化严重,凝聚力自然会削弱。

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朝代更迭频发的原因所在。

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朱元璋立国之初以士农工他商来划分户籍制度。

这种强行制造民族隔阂户籍制度,能够让大明王朝存在277年之久,已经算得上一个奇迹了。

而大明王朝又不懂得与时俱进。

一个国家没有了凝聚力,人祸那就在所难免。

就拿嘉靖年间的倭寇犯境来说。

表面上看是倭寇,实际上是东南各个家族争夺土地和沿海走私贸易故意引来的。

不然为何当时的大学士徐阶家在松江,本身就是容易遭受倭寇侵食的地方。

可为何倭寇来了一波又一波,徐阶家不但没有受到倭寇骚扰。

土地却越来越多,最后居然达到60万亩。

以至于后来各地士绅为了扩张自家土地,一些士绅不再满足农民的投献。

不求国家风调雨顺,反而期盼天灾人祸,只有更多农民破产,他们才能以最小的代价,得到更多的土地和佃农。

为了让更多的农民破产,在倭寇进犯时增加了练饷。

萨尔浒战败后,增加了辽饷。

到了崇祯时期,又增加了剿饷。

三大响随着时间的推移,逐年递增,终于成为压倒百姓的最后一根稻草。

至于外敌,最大的敌人自然是后来窃取中原的满清鞑子。

一个嗜杀成性的野蛮民族给华夏文明带来了无穷灾难。

不说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就钟君义所在的东明,在未来的七年后,因为榆园军李化鲸起义杀了马头守备金右俊。

满清那些蛮子在东明大开杀戒,东明十室九空,而钟君义穿越后正是在马头镇。

更可气的是几百年后,还有一些人仍然在炫耀他们的高贵血统。

一时间曾经辫子戏充斥着各大电视台。

穿越前几年甚至有一人自称是多尔衮的后代,请求收回紫禁城。

这种无知自我感觉良好的人一时让许多国人感到无语。

多尔衮要不是当时就因为成了绝户,能成为满清年幼的顺治皇帝的摄政王还真不好说。

毕竟一个拥有子嗣的摄政王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本身就是一个巨大威胁。

但实际上满清蛮子给华夏民族造成的伤害,可以说一点也不比后来的小鬼子弱。

甚至可以说过犹而不及,满清在崇祯时期的五次入关加上定鼎中原。

不下上千万人死于满清蛮子的屠刀之下。

加上后来的文字狱,就因为一个翰林写了一首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就屠杀了十万人。

在这样一个野蛮民族统治下,发展到最后签订各种丧权辱国的各种条约,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于内乱,各地蜂拥四起的流寇本身就是王朝末年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