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情况(1 / 3)

因为自己的原因,让乔棋受到伤害,是任资心里一辈子都过不去的一道坎儿。

每次被碰触,他恨不得扇自己几个耳光,就怕自己不长记性,单单几句安慰,根本无法抹平,十几年分别所造成的痛苦。

“棋棋,我……。”

见任资还是不高兴,乔棋决定转移话题。

“你具体跟我说说,你爸妈那边的情况吧。

我能跟他们遇见一次,就能遇见第二次,他们能找来一次,也能找来第二次。

你跟我说说他们的情况,下次再遇到,我好知道怎么应对。”

任资现在已经有能力了,怎么可能让乔棋一个人,去应付那些人,他会好好保护乔棋,不让对方再受一点委屈。

但是他能看出来,乔棋眼中的担忧,所以顺着乔棋的话,暂时放下了自责,说起了那些所谓的家人。

用任资的话来讲,他父母两边的情况,说复杂也复杂,说简单也简单。

说复杂是因为,父母都各自组成了新家庭,关系有些乱,说简单是因为,两家对他来说关系都不亲近,大家接触的很少,让乔棋不必太在意。

任资父亲任越海,一个典型的富家少爷,因为母亲身体原因,就生了他一个孩子,难免有些溺爱。

后来任越海跟着父亲任成森回到城市,任成森忙着振兴家族,忙着满足自己的野心,对他的教育难免有些疏忽。

等任成森想起来,要好好培养儿子的时候,任越海已经长成了一个风流多情、出手阔绰却没什么能力的富家少爷。

正是因为这样,任成森才不顾任越海的反抗,执意跟陈家联姻。

他希望靠着陈家的帮助,让任家更进一步,到那时,哪怕儿子没有能力,任家也不至于一下子没落下去。

也正是看出来自己儿子不行,任成森才没把任资交给保姆,而是亲自抚养,算是为任家培养下下代继承人。

他甚至在遗嘱中,把自己持有的任家百分之四十的股份,拆成两份,一份给了儿子,一份给了孙子。

照任成森的想法,儿子要是把手里的那部分家产败完,还有孙子,相当于给任家上了双重保障,不会那么轻易落末。

不过任成森算错了两一点,第一点是儿子任越海的没用程度,第二点是孙子任资对任家的不在乎程度,这两点注定他对任家的期盼终究会落空。

任资说到这里,乔棋提出了两点疑问。

第一点,任成森以前也是个少爷作派,为什么后来会转变的那么快,对任家的权势如此看重了呢?

第二点,任越海的母亲,为什么到后来会对自己儿子不闻不问,任由儿子长成了纨绔子弟呢?

对于乔棋的疑问,任资以前也不明白,后来经历了那么多事,他慢慢明白了。

任成森到农村之前,确实是个不关心家族、只关心自己高不高兴的大少爷。

但是经历了家庭变故、干农活干到手脚起泡、吃不到一顿饱饭、想歇一会儿却被人嘲笑之后,他明白了金钱和权势的重要性。

所以他利用自己的优势,成了村长家的上门女婿,摆脱了无休止的劳作。

可以回城的时候,他不顾别人的冷嘲热讽,毫不犹豫地抛下妻子,带着儿子离开。

回城后,面对家族的权利争夺,他又利用婚姻,娶了一个不能生,却背景很强的女人。

凭借种种让人不耻的操作,他一举拿下任家家主的位置,并带着任家走向更高的地位。

从任成森的成长轨迹能看出来,他看重的不是任家,是手里的利益和权势。

曾经困苦的生活,让他变成了一个利益和权势为上的人,有钱有势就可以不用受人摆布,可以过自己想过的生活。

为了利益和权势,他牺牲了很多,甚至偏执的认为,子孙后代也应该跟他一样,为了利益、为了权势继续努力下去。

直到死亡,他还在为了那点儿利益和权势,汲汲营营,从不承认自己的做法有什么错。

他不能承认自己做错了,也不敢承认,不然,他放弃那么多,做了那么多错事,还有什么意义呢?

至于任越海的母亲,为什么在任越海走后,很少见自己的儿子,连遗产都留给了孙子,这都有缘由。

任越海跟着父亲回到城里之后,开始还会想自己的母亲,不过很快那点儿离别之情,就被花花的世界给迷了眼。

他不再想自己的母亲,不再给自己的母亲写信,更不再在别人面前提到自己的母亲,就怕别人嘲笑他是个农村妇人的儿子。

或许是察觉到儿子的改变,或许是觉得儿子越大越像凉薄的丈夫,任越海的母亲,对儿子彻底失望,去世之前连最后一面都没让儿子见。

讲完任越海,话题来到他的现任妻子赵丽丽身上。

赵丽丽年轻的时候,用现在的话来讲,算是个白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