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免死金牌(1 / 2)

“免死”

除了这两个字,镯子内面还刻了龙纹和玉玺印章。

据传大隋立国之初曾以各种方式向二十八位开国功臣赏赐免死金牌。

免死金牌并非令牌,而是一些开国皇帝随身携带的器具。

这个铁镯便是其中之一。

大隋律法明文规定,只要不是叛国通敌之类十恶不赦的大罪,凭借免死金牌都可以免除死罪。

随着方家权势扩大,有心调查方家底细的人会越来越多。

阿奴无籍贯之事迟早有一天会暴露。

真到了那一天,凭借这免死手镯,他也能保阿奴一条性命。

香炉里的香已经燃尽。

方永重新点燃一支香插进了香炉,默不作声的等待着下一位挑战者。

一身披袈裟,约莫二十出头的和尚从人群中走出。

“小僧无欲。”

“自姑苏城外寒山寺而来。”

“请施主赐教。”

方永惊讶的抬起头。

他记得这和尚是和崔景炎一伙的、

这和尚像是和天地融为一体,从进入偏殿到现在,他都没有察觉到这个和尚的存在。

直到这和尚走到自己面前,他心里才出现了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请。”

方永调整心态,向无欲和尚做了个请姿。

无欲和尚随手翻开了一块令牌。

“寺!”

“看来施主与我佛有缘呐。”

无欲和尚喜悦一笑,直截了当的出句

道。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句乃是江宁知州同知当年游访寒山寺所作,不知施主能否领会其中深意。”

方永会心一笑。

张继的诗,他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无欲和尚刚才念的是后半句,前半句诗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整首诗其实是在写张继路经苏州时的所见所闻。

其中霜和枫都有秋天的意思,夜半更是指明了时间。

按照飞花令的规矩,他也要给出带着时间和季节的诗句。

方永思忖片刻回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话音刚落。

无欲和尚再次出句。

“危楼乘月上,远寺听钟寻。”

方永微微一愣。

在金陵生活这么久了,这还是他第一次看到出口成章之人。

“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 ”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无欲和尚又道。

方永不觉握起了拳头。

“落日荒林暗,寒钟古寺生。 ”

无欲和尚盘腿坐到方永面前,继续出句道,“市散人争渡,僧归寺掩门。”

……

二人你一言我一语。

香炉上燃起了第三炷香,二人的对诗还在继续。

方永掌心握出了汗水,无欲和尚额头也布满了细密的汗珠。

就在第三炷香快要燃尽的时候,方永终于找到了突破口。

平林广野骑台荒,山寺钟鸣报夕阳。 ”

寺庙。

并非无欲无求的清修之地。

相反,但凡修佛者众多的寺庙,里面的和尚都富得流油。

官府按照人口分派土地。

只要是籍贯属于大隋,且没有犯罪记录的男丁,都可以分配到三到五亩的土地,和尚也不例外。

和尚也并非只是吃斋念佛,除了收钱做法事之外,会学习武术,骑马射箭,写字读书,这些都不是平民百姓能够学到的。

此外,土地众多的寺庙还会聘请农夫耕种,从中赚取收成,和地主员外没什么两样。

换而言之,一个规模庞大的寺庙,人多势众,土地广袤,其势力丝毫不弱于一个全副武装的地方大家族。

和道家的清心寡欲不同。

所谓的寺庙,不过是一群逃避世俗的利益集合体。

平林,意味平阔的林地。

广野,是广阔的荒地。

骑台,是和尚们练习骑马射箭的地方。

无欲和尚的这一句诗,无疑帮方永打通了任督二脉。

“多爱贫穷人远请,长修破落寺先成。 ”

发自肺腑的抨击声响彻了整个后殿。

无欲和尚光鲜亮丽的袈裟下,藏在袖子里的手开始颤抖。

喜欢把交不起香油钱的贫穷之人赶走。

这不就是佛家的作风么。

灾难之后的房屋还没有修缮,寺庙反倒是建立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