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章(1 / 3)

将近午时,天空乌蒙蒙的,自枝州少雨,这日倒是出奇。

淅淅沥沥的小雨自空中纷纷扬扬落下,沿着屋檐坠落,滴答作响,犹如铜铃。

君如月从床上翻身而起,已然错过了晨起练剑,方忆起师父还在锻剑房里闭关研学,等她去做饭。

酒醉后醒来人也稍显迷惘。

她翻身下床,连忙收拾东西准备出门买菜。

拉开木门,小雨如银丝般细密倏然飘过,雨水拍打过纸伞面,化作雨帘,遮住她的视野。

她拉上门,刚走出两步,抬目便撞见了黑瓦墙边,有人撑伞等她。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明烛。

明烛向前探过两步,隔着细细的雨幕,声线有些微弱,与她眸光对视。

君如月迟疑的行动慢了几分,复地又回头望了一眼身后的院门。

院门仍旧如她方才一般,无甚动静。

幸亏师父闭关。

“你来作甚?”

明烛掌中的纸伞被微微抬起,伞下的阴翳中,他那张淡然自若的脸上透过一丝淡然自若,“我有事找你。”

君如月不想理他,只道:“我要上街买菜。”

明烛却摸上腰间的钱袋,轻轻晃了晃,瞬间发出银钱碰撞的声音。

他微微眯起狭长的眼,唇边扬起一道浅笑。

“别做了,我请你去杏花楼。”

君如月还未说什么,不由她开口,明烛深邃的眼瞳又一次对向她,又道,“吃过饭,我们便去衙门找仵作打听一下乐无边的验尸结果,你不是对此十分在意?”

听到是乐无边的事,推辞的话在君如月唇边打了三个圈,又咽了回去,只道:“早点吃过,我还要给师父送饭。”

“嗯。”

听她提到师父二字,声线明显冷硬几分,似是觉得不妥,并未多说什么,便拉过她的手腕,向着雨幕而去。

杏花楼是自枝州最大的酒肆,平日乡绅贵胄在此谈笑风生,商户财主便能将杏花楼包圆,黎民绝不能踏足其中,更遑论江湖浪迹的侠客。

君如月也仅仅只是听过杏花楼的威名,途径过此处,却从未入内。

今日一见,果真是不同凡响。

楼内里分外雅致,朱门绿瓦,雕龙画栋,金屋珠帘随风摇动,楼中弥漫着醉人的酒香,雕花窗框,精致红木桌椅。

歌女吟唱的嗓音醇润,琴师琴声悠扬,余音绕梁,听者醉人,饮者醉心。

明烛仿若常客,径直报上名号,便被小二引入一房雅间。

饶是突逢阴雨,杏花楼客座倒也不少,莺声燕语,酒逢佳人,倒是热闹。

“清汤燕菜、八宝鸭、宫保鸡丁、太史五蛇羹,再烫一壶京师玉桂酒来,要快。”

明烛引她落座,便未看点心单,摇着折扇,将悉数菜肴报上,命小二尽快准备。

小二“哎哟”一声,便出言赞叹“眼前这位爷是位常客”,便忙不迭地挥着搭条抹布下楼朝厨房去了。

杏花楼熟知待客之道,初逢落座便送上几份不知名的京都名点,糕点小巧玲珑,晶莹透黄,似是刚做成,端上便有赤蔷薇之味扑鼻而来,花香四溢。

其间,一道透似汉白如意的扁圆形糕点甚为扎眼,愈看愈觉夺目非常。

“这便是我所言的京都四件名点,你且试试。”

言说间,明烛拂着衣袖,细细的竹箸将盘中糕点衔进她面前的碗中,莞尔一笑。

汉白玉玉佩状的糕点撂在碗盘上,星星点点的金粉点缀,甚是精巧。

君如月远远望着,轻攥竹箸,却是未动。

惊觉这一言竟似锋利的刀刃,不着痕迹直扎入她的心怀,反复翻动,沾染血肉连带血色模糊连出胸腔。

又如那见血封喉的毒药,堵得她胸口滞闷,难发一言。

三年前,她与明烛分开那日,君如月亦然未曾尝过这几样糕点与菜色如何。

倒是时局流转,自枝州几番变换更替,竟也热闹非凡。

这几样好吃的糕点、菜色放在眼前,倒是不再惦念半分。

“不想吃吗?”见她未动筷子,明烛眉头微蹙,薄唇轻抿而起,“我今日邀你共赏佳肴,还有一事,便是乐无边之事。”

君如月心神微动,按下心头慌乱,问道:“说吧。”

明烛却是微微抬眉,示意她先吃再说。

君如月只得轻轻道谢,将糕点送入唇色。

确如过去明烛所言,入口即化,鲜香软甜。

只是时过境迁,竟也不觉新鲜了。

往日不必再提,便也不必追溯过去。

今日这番,竟也不知明烛究竟是要作何。

君如月轻轻落下筷子,淡然抿唇,开口道,“摄政王既是为了柯大侠的案子而来,便直说罢,那日你在乱坟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