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 章(1 / 3)

《女则》和《列女传》无声无息地消失在了檀华的视野里。

柔贵妃在两人身后露出欲言又止的表情,不知道后来皇上和她说了什么,她很快就放下了这件事。

其实檀华不是不知道世俗对女人的期望,尤其是大多数男人对女人的期望,美丽、乖巧、柔顺、懂事、贤惠、善良、坚定、忠贞……

但那与她有什么关系?

徐微生走也好,不走也好,他们都结束了。

过去的就过去了。

有人驰马而来,是个穿着油纸雨衣的御前侍卫,看他身上的衣裳,赶车的车夫认出对方的身份,轻轻甩了一下马鞭,勒住缰绳,马儿便停下步子。

对方下马单膝下跪,“御前侍卫邹亮,见过永寿公主,陛下有口谕传给公主。”

彩萍掀开车帘,和檀华一起看向那个侍卫,侍卫低垂着头,檀华看见对方浸在雨水里的膝盖微微皱眉,说道:“你起来说话。”

“喏。”对方从善如流,直起身子,微微抬头看了一眼,不敢细看,确定面前确实是永寿公主,便说:“陛下担心公主安危,请公主随御驾一同回宫,御驾正在朱雀街路口等待,陛下说,请公主勿要着急,路不好走,安危为重。”

皇上是什么时候看到自己的?檀华不知道,既然让她一起走,为什么不离开的时候就让她一起走?

人与人的了解,有时候未必会随着相处的增加而加深,这些年很多时候檀华都觉得自己不了解自己今生的父亲,尤其是自母亲过世之后,对方转变太快了也太大了,她越发觉得自己不了解对方。

人一开始迷信,匪夷所思的地方就会很多。

总不能试图去了解一个没办法了解的人,不知道怎么产生的想法。

她没太纠结,对那个侍卫说道:“你去回话,说我知道了,很快就过去。”

比起皇帝出行动辄几百人,她出宫一趟,就带了不到三十人,对比一下实在寒酸。

也怪不得皇帝担心她。

檀华对车夫说:“车赶快点,别让父皇久等。”

车夫说:“殿下,此处距离朱雀街路口不过是一炷香左右的功夫,近得很,仆略快一些,眨眼就到。”

马鞭挥动,四匹马四蹄齐奔,溅起水花如雾。

车内略微颠簸,地是平整的官路,地面铺着平整的大理石,颠簸得均匀,不算厉害。

车夫说是眨眼之间,的确很快,檀华才刚从颠簸中适应,马车就停了下来。

雨声阵阵,不绝如缕,却也听见一些喧嚣。

车夫在外面说:“殿下,前面情况有异。”

他声音有些紧张。

马车前面打头的护卫已经向着前面骑了一段距离,他回来在马车旁边行礼,隔着一道帘子说道:“公主殿下,前方陛下遇刺,随行侍卫正在处理刺客。”

同为皇宫侍卫,他对陛下身边侍卫的实力也是有所了解的,并不担心陛下身边的众多护卫是否能解决刺客。

檀华一惊,忙问道:“刺客人多不多?”

“属下看到有十几人,看身手,算不得高手。”

檀华比侍卫更了解皇上身边侍卫的情况,更知道除了明面上的侍卫,皇帝出行一定带了暗卫,这一路的路上暗中也一定藏了护卫,或是暗卫。

那些刺客来攻击皇帝,和自投罗网没什么区别。

她对车夫说:“继续驾车,到御驾附近去。”

护卫抱拳拱手说:“刀剑无眼,还请公主三思。”

众所周知,永寿公主自小身体就不太好,若是不小心被刀剑碰到,于旁人可能是个皮肉伤,对她来说还不知道会如何。

而且,久病之人必定神虚,神虚诸邪容易近身,便是没有受伤,若是受了惊,恐怕也不好。

檀华说:“多谢你的关心,只是刀剑无眼并非是对我一人而言,我父人在刀光剑影之中,身为子女如何能避退?”

侍卫行了一礼,“属下有过,这就为殿下引路。”

马车一路疾行,乱晃,檀华听见车顶的雨水都乱了。

檀华车窗,一边走一边往外看,皇帝出行,已经清过路了,路上没有闲人,路两旁也是偶有开着窗子的店铺。

有人向下看了一眼,恰好见檀华掀开车帘,纤纤玉指,如冰似玉,又见她绿鬓如云,柳眉纤纤,微微颦起,一双眼睛黑白分明,眼瞳像一颗黑珍珠,里面愁雾氤氲,带着一点忧心,又带了两分锋锐。

他手中杯盏落地,四分五裂。

口中念到“如此佳人,如此佳人……”

本来喝醉酒的人浑浑噩噩,犹如中了邪,他抬脚就要去找这个面带轻愁的绝代佳人,想要问问对方有什么烦心事,下一刻整个人被小厮拦腰抱住,“公子,您怎么了,可不能再喝了。”

“松手,松手,我要去找人。”